2)第一千四百零九节 成功的开始_我要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法容忍类似于三北案这样的事情。

  这也是现在的儒家,与后世儒家面临的环境的最大不同。

  执政的、秉政的,一直到控制和主导国家权力的。

  全部都是军事贵族,至少也是军事贵族的集团成员。

  这与后世儒家体系下的文官政府是有本质差别的。

  最重要的是,现在的大汉帝国,至少在广大的北方郡国,上至列侯、诸侯、下到庶民,没有人会支持儒家在三北案上的立场。

  儒家上下确信,只要自己敢在这个问题上,坚持己见。

  那就必然会自绝于天下,自绝于朝堂。

  天子不会容忍有人打着孝道的旗号,去当逃兵;列侯贵族们也不会准许,自己的麾下有人在战场上当逃兵。

  但问题是——事涉孔子,容不得儒家退缩。

  倘若没有了孔子这块招牌,儒家的吸引力和对天下人的号召力,就要下降一个等级。

  而这极有可能导致,未来的年轻人,不再来到儒家的学苑求学。

  那些贵族、那些大商贾,也不会再如现在这样的慷慨。

  没有了年轻人的补充和贵族、大商贾的赞助,儒家拿什么去对抗法家和黄老派?

  怕是,要被墨家都骑到脑袋上耀武扬威了。

  是以,沉默片刻后,胡毋生终于行动了起来。

  只见这位大儒,在两位弟子的搀扶下,走到场中,拜道:“陛下容禀:三北案,只见与韩非子之作,未有信史可证!老臣以为,此乃无中生有之事,还望陛下明察之……”

  张恢却是早知儒家会拿这个事情来说事,他笑了一声问道:“韩非子难道还能诬陷孔子不成?”

  胡毋生哼了一声,拒绝回答这个明显是坑的问题。

  张恢哪里肯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他立刻就痛打落水狗,逼问道:“那敢问胡子,胡子对于人主举匹夫之行的事情,如何看待?”

  这也是三北案,儒法争论的焦点了。

  法家认为,国家、政府,不应该被个人道德所绑架,以国家利益为先。

  于是,战国时期,法家执政的国家,都是**裸的肉弱强食,一副帝国主义范。

  得寸进尺这个成语,就是由法家所创造的。

  而对于儒家来说,将个人道德、礼法标准,置于一切之上,却是他们赖以为生存的根本。

  是以,胡毋生几乎是毫不犹豫就回答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若有君子,能率众行善,安邦养民,如何不可以为天下表率?万世之师?”

  “周公之后,何人可以以道德治天下?”张恢不甘示弱的反驳着:“岂不闻以子产之贤,管仲之才,尚且需要明法度,立刑罚,方能安天下?”

  …………………………

  两人激烈的辩论着。

  在刚开始,两位巨头还能就事论事,只论三北案。

  但很快,辩论的范围就扩大了,而且,参与的人也多了。

  这边的法家博士,指责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