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章 国企在大宋的可能性_银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去了以后,又能在那个位置上干几十年,后面的新人又该怎么办?

  铁喜提出的办法让他耳目一新。

  谁说官员不能当商人?

  或者说,另外开拓出一套商官体系,与正常的官员体系并行,却两不相交,大宋现在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这些话是你自己想的?”赵祯轻轻拍着赵喜的手,叹息一声问道。

  自从那日在曹皇后身上发现牵手的妙处后,他现在越来越喜欢这种表达亲近的方式,不仅仅对自己的家人,对待朝中重臣也一样,后者立刻会感激涕零,恨不得为皇家身死当场。

  很简单的举动却能带来这么大的效果,赵祯对自己发觉这一点的时间如此之晚觉得特别遗憾,要早一点发觉,年轻的时候说不定能少挨点包拯他们的唾沫星子。

  “是孙儿自己想的。”铁喜笑道。

  “你继承了你爹的精明,这点很好,身为大宋未来的君王,一颗解决问题的头脑很重要。

  应人善用是君王的美德,可凡事都有度,什么问题都交给大臣处理,久而久之就会让他们觉得皇座上的那个人是个好欺负的傻瓜,然后变得得寸进尺……”

  赵祯说这句话的时候,脸皮上的肉有些抖。

  王渐想笑,忍着不敢笑,知道陛下想起了包拯。

  贤名背后的委屈,别人不知道,他作为官家身边最近的人还能不知道吗?

  每次被包拯他们一帮文臣喷完口水的背后,是不知多少摔碎的墨砚。

  “朕才是皇帝,他们怎么敢——!”这是有段时间,大庆殿里最多的声音。

  人不是圣人,唐太宗在魏征死后,还不是推了后者的坟。

  要说这里面没点私人恩怨就见鬼了。

  赵祯到现在没有秋后算账,反而在他们死后给尽荣耀,某种角度来说,已经高唐太宗不止一筹了。

  “缺人。”这是赵祯最后得出的结论。

  大宋实在太缺人了,粮食是第一位的,人只有吃饱肚子才能去做其他事情,而现在,大宋生产的粮食,还不够每个人吃的。

  大宋是中国商业最繁荣的时代,没有之一,所以这个时代的人也更清楚粮食的重要性,如果每个人都发现种粮食没有外出务工挣钱,那粮食就没人种了。

  因此,朝廷对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粮食要求,有些人的路从生下来就被堵死了,除了种一辈子粮食外,没有第二条路可活。

  “幽云十六州的战事结束后,大宋至少有百年时间可以休养生息,那时候就是你大展宏图的时代。”赵祯又叹了口气:“可惜,朕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身旁的王渐连忙道:“官家春秋鼎盛,正当其年,怎么会看不到……”

  铁喜也想说什么,都被赵祯摇摇头打断了。

  这种话他已经听厌烦了,自己的身体怎么样,他自己比谁都清楚。

  其他人也知道,所以才在这个节骨眼上生事。

  他忍不住多看了一眼铁喜,如果能早十年,不,五年就够了,他都不会这么矛盾。

  铁喜这些年所有精力都在铁路上,除非他问,否则从不插口朝政。

  自己这个孙子心里怎么想的,他知道,所以铁喜现在的改变,他也看在眼里。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