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41章 世家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普通人家的女子,才会抛头露面在外做事。

  但李觉得马周也看不上一般女子,不是说瞧不起普通人家的姑娘,但马周是宰相,也是读书人,见多识广,一般没有见识的普通村姑,既没见识没谈吐,也不会装扮,他会瞧的上?

  “大唐如此大的一个帝国,万里河山,天下十八道三百余州一千余县。虽然普查还没开始,但我预估大唐起码有八百万户甚至是上千万户,多达五六千万人口。你想想,这么多的人口,如此大的帝国,朝廷能依靠的只有任命的官员。”

  李边说,边夹了一筷子凉拌耳丝。这个比折耳根好吃多了,虽然他不会吃太多。

  “不说道州这两级,我们就说一个县。你说一个县,少的也有近千户人口,多的更是四五千户。哪怕以一万户来算,那也是五六万人口。可这么大的一个县,朝廷任命的官员又有几个呢?”

  “县令、县丞、主簿、县尉。有品级的就四个官员,就四个人。”李伸出四个指头,一个最少也有千户,拥有五六千人口的县,才四个有品级的官吏。

  县有好几等,京县、上县、中县、下中县、下县等,京县不论户数,上县则得有五千户以上,中下县是一千户以上,下县不足千户。

  一个京县县令是正五品,下县令从七品。

  京县下县都只有四名有品阶官员,他们四个人治理一个县,而且还讲究皇权不下县,县令不下乡。

  再加之一个县官三年考核一次,任期往往不过三届,而且按李翻看过的档案来看,多数八品以下官员,基本上都只任一届就调换。

  因此可以说,其实这些派到县里的县级官员,很多时候连下面的底细都没摸清呢,就走人了。

  他们治理地方,或者说管理地方,其实完全还是依靠吏。

  一个京县,大约有五十名吏员,一个下县也起码有三十名。

  县级的吏员,大约是录事、司户佐、司法佐、史、账史、典狱、市令、佐、仓督、博士、助教、问事、白直、等。

  县的等级不同,吏员数量不同。

  不过李毕竟是穿越来的人,很清楚,其实在古代中国,官员数量少,但吏员数量多,而且还有一个普遍的特点,那就是吏员实际上的数量,远于明面上的。

  还有一句话,流动的官员铁打的胥吏。

  官员都是流官,但胥吏却是世家。

  一个地方的胥吏,虽然看是不起眼,甚至不少朝代把胥吏列入不能科举等贼业,可这些人在地方上的权势却绝不能小看。

  甚至不少县令到了地方,是被这些人架空的。

  大唐县下有乡,乡下有里。一个县下辖四至十乡,乡里有耆老,里有里正,村有材正。

  县里面,官员以下,一般以录事为,然后是司户佐和司法佐,一个管户籍,一个管司法。下面还有典狱、市令、仓督、账史这些,分别负责监狱、市场、仓库和账簿等。

  此外还会有博士、助教,负责的是县里的学校教育。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