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一零八章 真正意义上的搬运小行星_大矿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每个人的腰里都必须要拴好安全绳,而且每个小团队中的人都是彼此通过安全绳串联在一起的,最后一个人以及打头的一个人,会将安全绳固定在固定环上,以防在工作时用力过大把自己弹到外太空去。

  而且小行星的运转轨道也是毫无规律的,原本运转的很正常的小行星,或许在经过一颗体积比较大的小行星时,就会因为那颗体积比较大的小行星的引力而突然改变运转轨道。

  这个时候,就需要远在太空中的唐风出力了。虽说用星核保证这颗小行星的运转轨道是很轻松的,但架不住唐风要时刻关注这颗小行星啊!因此在那三个多月的时间内,可真没让唐风少操心。

  在小行星上做这些工作无疑是非常危险的,但这也是一种极大的锻炼。

  人类在此之前,还从没有在如此小引力的星体上组装这么大个头的东西,所以说,这次在小行星上的工作,也是人类一笔极为宝贵的经验财富,最起码当这颗小行星按照计划抵达地球近地轨道充当搭建平台基础之后,这些曾经在小行星上工作了三个多月的工程师们可就是一群拥有丰富经验的高级人才了。

  没错,在这120个人的共同努力下,那两台超级等离子推进器的组装工作,仅仅是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那两台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好说,因为那两个比标准集装箱大点的反应堆是早就在地球上组装好的,然后直接运抵目标小行星就可以。在小行星上工作量最大的就是安装那两台超级等离子推进器。

  这两台超级等离子推进器的各个部件早就在地球上建造完毕了,这些工程师们在小行星上只要组装起来就可以了。关键是这两台等离子推进器如何固定在小行星上,这才是最大的难题。就好像盖楼一样,打地基才是最关键的。

  唐风可不会利用星核提前将安装等离子推进器的地基弄好了,既然是实验,既然是为了积攒经验,那么这一切都必须要那些工程师亲自来做才可以。

  也幸亏在这帮工程师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施密茨博士。早在唐风将选定的小行星的高清图片发送到施密茨博士的邮箱之后,施密茨博士就已经计算出了最佳的安装地点和安装方法。

  小行星尽管相比起其他天体而言,体积小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这一百二十人的团队以及那两台等离子推进器而言,小行星还是非常大的。

  这毕竟也是一颗长达1100米,宽足有700米,厚度也超过500米的一颗小行星,施密茨博士选定的安装那两台超级离子推进器的两个工作面,面积也都超过了平方公里。这个面积甚至比梵蒂冈的国土面积还要大......

  这120人分成两拨在两个工作面上工作,真的是不显什么。

  为了固定这两台等离子推进器,施密茨博士采用了一个看起来最笨,但实际效果却是最好的一个办法,那就是用高强度的碳纳米管缆带将整颗小行星拦腰包裹起来。宽达十五米、厚足有三十厘米的碳纳米管缆带有足够的强度保证让那两台等离子推进器固定在小行星的两个面上。

  相比于将整颗小行星钻透,然后从两面固定这两台超级等离子推进器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施工难度最低,而且保险性也更好。经过计算,这种方法足够让这两台等离子推进器非常牢稳的固定在小行星的表面上!当然,这也要多亏了碳纳米管技术的发展,否则,这种方法也是不可取的。因为也只有这种宽度和厚度的碳纳米管缆带,才能够承受得住这么大的力量。

  这颗小行星就是在这样的方式下,经过了五个月的加速,然后又经过了十七个月的减速,最终是成功的被搬运到了地球的同步轨道......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第一次搬运小行星!(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