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0章 秦陵地宫_玩宝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知道有个要参与此案例的特聘专家,他甚至都不知道紫檀古琴镇纸就是余耀“贡献”的。杨四海办事谨慎,昨天审批通过之前,并未多说;一并打算今天余耀来了之后,当面对两人相互详细介绍。

  吴臣照实说了,而后叹道,“以余先生的眼力,当特聘专家,那真是实至名归!”

  余耀连忙摆手,“吴处长的眼力那才是了得!”

  “你俩还互捧上了。”杨四海接口,“不过,吴臣的特长,确实是研究分析史料,从中找出蛛丝马迹。”

  接着,杨四海便介绍了一番。

  提前认识了,算是好事儿,最起码交流融洽了很多。

  吴臣将皮箱放好,打开,里面就是杨四海之前说的“琴棋书画”,包括余耀的紫檀古琴镇纸,而且已经修复了,那块不规则的地方,看着就像没动过一样。

  “这么直接?”余耀笑了笑。

  “要是换了别人,我得先叮嘱一下,和余先生合作,那就省了。”吴臣说着,先拿出了一方紫铜棋盘。

  棋盘半米见方,做得相当精致,下面还有内卷的云纹小腿,刻线之中也都十分光滑。铜质精良,看着赏心悦目。

  吴臣熟练地通过一只小腿开动了机关,一侧边缘铜条弹开,吴臣从里面抽出了一张麂皮。

  余耀定睛一看,这麂皮上,以墨笔勾勒了一幅图。墨色十分清晰,而且带着特殊的光泽,想必绘成之后,又经过特殊的处理。

  看起来,年份不会太久,也应该是清末之物。

  “秦陵地宫?”余耀不由脱口而出。

  这图上,绘制的显然是一处陵墓地宫的样貌。虽然是平面图,不怎么直观,也比较笼统简洁,但也采用了分层绘制的办法,大致规模和有些地方,能和现代公布的情况吻合。

  秦陵地宫从未被挖掘,而且直到现代,才开始对其进行全面的考古勘测,但也不是挖掘。当时根据科技检测手段的结论,绘出了第一张平面布局图,后来陆续又有一些完善。

  这张麂皮图,却是清末之物。

  吴臣看了看杨四海,杨四海开口,“协议都签了,在这个案例上,你把余耀当自己人就行。”

  吴臣点点头,“麂皮上,确实是秦陵地宫的粗略平面图,和现代勘测的结论有很多不同,基本上是根据各种史料的综合分析之后绘出的,说白了,是张臆测图。不过,却有其独到之处。”

  余耀点点头,“你说的是墓室顶部的这个二十八星宿图?”

  “对。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二十八星宿图,是汉代的。二十八星宿,其实是二十八个星区;而这张图上,只有二十八个点。而且,只有这里做了标注。”

  二十八星宿图的旁边,确实有四个小字:疑用玺料。

  “这张图和标注的意思,就是说这二十八个对应二十八星宿的镶嵌点,是用了传国玉玺的材料?”余耀分析道:“这在逻辑上是行得通的,秦始皇命人雕刻传国玉玺,剩余的散碎玉料,用在地宫的墓室顶部,以天象和地宫之外的传国玉玺遥相呼应······不过,地宫既然无人进入,那这也只是推测。”

  “追查最后的真相,都是从推测开始的。”吴臣接着便拿出了紫檀古琴镇纸,“我们不妨来一个更大胆的推测,这小玉块的玉料,如此罕见,说不定就和传国玉玺同料。换句话说,也是雕刻传国玉玺的剩余散料!”

  余耀刚才分析的时候,不是没想这一点,不过,他心里对此还有两个坎儿。

  “第一,传国玉玺,是无比重要的东西,雕刻后的散料,怎么会轻易流入民间?”他接着就先提了一个。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