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8章 这个太监很伶俐_玩宝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余耀心里咯噔一下子!本来他见这个匏器笔筒放得不显眼,而且里面还加了一把普通的折扇,还以为老板没看出门道,却不料,上来就提了这个印章。

  “什么意思呢?”余耀硬着头皮问了一句。

  “这九功,显然是费劲无数啊!九是最大单数,形容无数嘛!说明这个工匠,当时很用心,很小心。终于做出了这么一件精品,这是好东西啊!”

  余耀长长呼出一口气,“老板,看来你对匏器很精通啊!”

  “一般般吧。我平时玩得杂,各种东西都懂一点儿。”

  玩得杂,往往就很难精深。余耀是捡好听的说,但心里却明白了,他其实对匏器了解不多!从他的解释也能看出来,没到点子上,这件笔筒最费事的不是方形,而是缠枝花卉纹和印章。

  而且他对这件笔筒并不太重视,说是好东西,却随意摆放,还放上一把折扇。最关键的,他都知道印章的内容了,却把自以为是的分析当成了正解。

  这个,也可以理解,葫芦毕竟是普通的材料,而匏器似乎也难登大雅之堂。

  匏器的历史确实不长,大致是从明末开始的。一开始也确实是在民间,不是什么上档次的玩意儿。

  但是,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匏器却玩了一把“草鸡变凤凰”,进入了宫廷。

  这是因为康熙皇帝特别喜欢匏器,由此制作了大量宫廷御用之物,也赏赐过不少王公大臣。

  这个笔筒,就是康熙年间的东西。

  康熙皇帝用来制作匏器的葫芦,当然不能随便采用了,他一道旨意,瀛台丰泽园,开种葫芦!同时,还安排专人管理,设计套模用具,进行艺术加工。

  这个负责管理葫芦的专人,是一个平时和康熙见面最多的人。

  他的名字,叫梁九功。

  平时和康熙见面最多的人,不是娘亲儿女,不是妃嫔佳丽,更不是王公大臣,而是太监。

  梁九功,是康熙朝太监总管。看过康熙王朝的,那个李德全的原型,就是梁九功。

  不过,梁九功可没有李德全那么笨。康熙三十九年有道谕旨,是关于为太子胤礽选太监的,里面提到过一句:即如梁九功人甚伶俐,凡有差遣,朕尚时加防范。

  最后,康熙给太子选了个老实的太监。

  皇上说“时加防范”,只不过是为给太子找个老实太监的说辞。因为梁九功一直在他身边用了那么多年,要是不舒服,早就换人了!

  但是,说他伶俐,那肯定是真的。

  伶俐的人,办事一般不会差,康熙很满意梁九功,特别是在制作匏器上。

  让梁九功负责种葫芦,不是随便的决定,因为梁九功在宫外有自己的副业,那就是种葫芦,“葫芦未成时,束以范,方圆大小唯所欲”,“售必获巨值”。

  由此还有了一个混号,就叫“梁葫芦”。

  余耀只是大约记得一些史料,了解也不全面,甚至他怀疑,是不是因为“梁葫芦”,康熙才喜欢上葫芦?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这件匏器方形笔筒,从包浆,从工艺,再加上“九功恭制”的印章,完全可以确定,这就是一件康熙朝的宫廷匏器!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