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九十五章 炮不是越大越好_顺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崇祯十年的五月、六月,崇祯皇帝接纳了杨嗣昌等大臣的意见,决意把剿匪改为招抚,命令熊文灿主持此事。

  而李自成和张献忠两部以及陕西河南民军,依旧是在陕,晋,川,豫,南直隶各处流窜活动,和官军互有胜负,压根看不出有一点被招降的意思。

  在关外的东虏女真,则是把注意力放在了草原之上,东蒙古各部被皇太极或是拉拢,或是打垮,愈的壮大着女真的实力,所谓的蒙古铁骑在女真八旗的面前,表现的连明军都不如。

  这些都是大事,不过对李孟来说,眼下最大的大事就是不远处船上卸下来的货物。

  几百年的时空差距,不光是饮食服装的不同,古今差别,是在极为细微的地方,不过李孟却在不远处的船上看到了些令他诧异的东西。

  用千里镜看去,能见到不远处那艘大船上面,水手们聚集在一起用滑轮把一尊大炮吊起来,缓缓的放下,大船外面有几艘舢板,舢板上也有几名水手,小心翼翼的把放下的炮身调整方向。

  在李孟的身边站着一名郑家的头面人物,也是当日在南京城一同在眉楼呆过的人,满脸陪笑的在李孟身旁,解释说道:

  “好叫将军知道,这六门火炮是在澳门由那些番鬼工匠制造的,而今朝廷所谓的红衣大炮也未必比这些强出多少。”

  “这是多大的炮?”

  听李孟突然这么一问,这名郑家的头目一愣,随即就反应过来,禁不住心下赞叹,心想这李将军果然非凡,这多大的说法,要不是自己当年在福建曾经和番鬼打交道多次,,还真不知道如何回答。当下笑着答道:

  “两千斤的,我们当家的已然在船上用这种大炮,在海上无人能敌,小人老叔说,大人既然要,郑家就要给大人置办最好的。这大炮每尊可要将近四百两银子呢!”

  说完这句话,那郑家头目却嬉笑道:

  “倒是让大人笑话了,小人从前却是管帐的,这几千两银子觉得不少,总要拿出来说说。”

  李孟冲着他笑笑,放下手中地千里镜,已经有一门炮运送到了岸上,李孟手下近百号人已经全都堆在岸边。有人把绳索套在炮耳上,也有人用早就准备好的木箱车准备垫在下面,郑家的水手们也有几十人在那里帮忙。

  吆喝声喊成了一片,绳索的那头套上了六头犍牛,炮身滚到木箱车上,有人驱动犍牛,那大炮却没有动弹。站在岸边的陈六子大声的命令,二十几个人上前推着那门炮,犍牛嘶鸣,壮丁吆喝,这炮才慢慢地开始移动。

  那郑家头目观察李孟的脸色,想看看李孟对这几门炮有什么看法,这六门炮郑家自以为是找到的最好的火炮,而且在澳门的那些洋人们也说,欧洲目前最好的火炮也就是这个档次的炮。

  这六门炮都是洋人工匠铸就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