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五十章 敌不在外 相逢不如偶遇_顺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虏贼寇进入京畿之地,大明的中枢被鞑子突入,肆意横行。但在此时还有人要和清军和议。

  卢象升清楚记得自己要出军涿州的时候,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杨嗣昌居然到他营前劝他不要去战,而要去和,东虏女真乃是虎狼禽兽,入关之后大明的子民无不受其荼毒,已经是大明的心腹大患。

  这杨嗣昌却谈什么议和,卢象升自然是不会听从,而且反问说道:

  “议和之事,周元忠不是已经去谈了吗,何必在我这里絮烦。”

  周元忠正是杨嗣昌秉承皇帝的暗示派出的和谈使,可刚到边境,皇太极就领着军队围攻锦州,自然是无功而返。现下想想,皇太极的应该是佯攻,用来吸引大明蓟辽军队的注意力,好让多尔衮和岳托率军从口外突

  杨嗣昌、卢象升这等朝廷的中枢大臣,统治核心最顶端的几个人,把话说到这般地步,明显是撕破脸了,双方的关系视同水火。

  偏偏这次领军的三个人,恰好是杨嗣昌、卢象升、高起潜三个人,提督京师城外禁军的太监高起潜此次是作为监军,高起潜和杨嗣昌都是朝中主和派的领,对内是招抚闯营以及张献忠部,对外则是和谈让步。

  做高官多年,卢象升自然是知道这些同僚会有什么手段,只得是向朝廷请命分明,自己率领宣大边镇的军兵,高起潜率领关宁的部队,这样好歹不会有推诿命令之类,借故不前的事情生。

  不过,卢象升领军去涿州,南下保定府,一路追击堵截清军。清军行动迅。让人摸不到规律不说,卢象升还是无奈的现,自己的友军同僚们所做的事情,还是远远的过了自己地预计,高起潜率领的兵马绝不冒进,尽管有州县府城报警求援,也绝不派兵,卢象升兵马到一处,确定没有清军之后,高起潜才在后方扎营。

  而在中枢的杨嗣昌更是狠辣。内阁学士实管兵部尚书,那是很少见的例子,权位更是极重,可以说兵部之事,他一人就能做主。

  自从卢象升离京,应该拨付的军饷就一直在拖延。清军入寇本就是突然之事,朝廷派兵追击堵截,也是火兵,卢象升仅仅带了一月粮饷就带兵追击,本来也是以为内线作战,又是在京师周围的北直隶,补给不成问题。谁想到了十二月三日,军内只剩下不到六日的补给,窘迫之极。

  参赞主事杨廷麟在几天前还建言卢象升上奏朝廷,但有些事情这杨廷麟却不知道,卢象升去往京师的书信。都是石沉大海,根本没有得到回应。

  不到六日的粮饷也不是足额,实际上已经有士兵开始饿肚子了。军心有些不稳,好在卢象升在宣大总督任上的时候颇有威信,带兵地三名总兵也听他号令,这才是维持住局面。

  清军入关不过两万兵,却分为八路,纵横来往,攻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