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八章 人才的碰撞_西北之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脸sè显得很沉重“可有一点,我对废除科举这一条,极力反对孙逸仙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后,我在江浙一带的农村藏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我走访调查过一些县城用大帅的话来讲,其实中国封建社会存在着大量的知识分子”

  “楚先生,此话怎讲?”唐朝眼显惑然之sè,心里禁不住嘀咕着,旧中国怎么可能存在大量的知识分子?

  “我曾经在一个非偏远,教育相当落后的县城作过详细调查非常难以置信在那等偏远的县城,居然有三百多个秀才”楚宣目睹在场所有人都是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郑重地强调说道:“没错,就是三百多个我没说错,你们也没听错按秀才的文化水平,相当于现在的中学教育,只不过他们学的主要是儒家文化,道德文章对数学、物理、化学和自然常识这类学科不是很了解后来我又去了另外的几个县城,无一例外那里的秀才儒生多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清朝末年,国人的识字率最起码过了百分之二十”

  “我靠这不可能”唐朝没形没象地暴出一个粗口,楚宣的这个论调太匪夷所思了

  唐朝清楚的记得自己在九十年代末期在湖南一个相对富裕的县城读高中的时候,那时候全县只有三所高中,在校高中生也不过一千多人,这还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成果如果往上逆推二十年,退到七十年代末期,那时候全县的在校高中生能否有三百人,绝对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在唐朝的印象里,旧中国,目不识丁的文盲占了整个社会人口的九成以上可如果按楚宣的观点,唐朝肯定得推翻自己的认知,毕竟自己所知道的来自于史料记载,而楚宣则是活生生地存在于这个时代的jīng英知识分子

  二者之间真要选择其一的话,唐朝愿意相信楚宣

  按楚宣的论点来分析,唐朝惊人的发现,在孙大炮搞暴力革命推翻科举制度之前,中国的城乡存在着一整套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尽管主要教育一些儒家学识、道德文章、算盘什么的但是,必须承认的是,这种体系下国人的识字率还是蛮高的

  这要是好好把这些资源加以利用,我靠老子的教育改革绝对能取得惊人的成效

  这些旧知识分子,绝对个顶个都是最好的国文启蒙老师到时候再辅以汉语拼音和《华字典》,很有可能让文盲从中华.大地上从此绝种

  就拿疆现在推行的行政机构改革来说,县以下的行政机构,主要依靠乡绅来维持,从某种程上而言,相当于是乡民自治如果楚宣的调查结果属实,让掌权的乡绅,配合那些旧知识分子,带领广大农民走勤劳致富的发家之路确保中国农村的统治秩序不会被破坏,这样的话,将来断然不可能出现农村包围城市那等可怕局面

  当前中国是大的问题,就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