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45章 再次盗版_辛亥大英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7家大学光去年就有5万余毕业生。

  不是章某说疯话,我这些学生拉出来个顶个都是优秀的。尤其是那些出生贫寒的学生,刻苦之能远胜洋人十倍。比早年京师大学堂的无用之辈不知强多少。只要总统一声令下,全国上下拼拼凑凑30万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章某还是拿得手的。”

  不愧是章疯子,护犊子的水平一流,就差把他麾下的学生捧上天了。熟悉脾气的杨秋知道,这事绝不能较真,否则这老头非没完没了拉着评理,说不定最后会气急败坏“栽赃嫁祸”说你教育经费不足。坊间传闻,得罪谁都别得罪这个敢贴大字报。满世界追杀孙逸仙的家伙。只能顺着脾气夸奖两句:“做的不错,教育部的确是工作最踏实的部门,不过30万还是不足,10年后我希望最少能有150万。”

  “每年12万也不是多大的事,现在每年公派、私费和自己培养的加起来也有7万余,不过您最好把教育经费再涨涨。您看。现在教育吃吃钱的就是中小学和技校,高中还勉强,到大学就不足了,全国大学只有87家,这要是翻个倍……打住!”杨秋连忙阻止唠唠叨叨的章疯子,旁边三人更是掩面而笑。

  慕容翰虽然高兴,但还算比较冷静,笑道:“大学又不是小学,建立后要考虑师资力量,人力资源,建校方向等,每年办10家无用大学,还不如踏踏实实办一家是一家。时间还足够多,9年义务教育虽说普及扩大,但大部分贫苦地区学生读到初中便转入技术学校,更愿意早些赚钱养家。”

  章太炎也知道自己心急了,教育必须有足够耐心,义务教育红利也不过从1925年才开始吃,真要大规模普及高等教育,起码要1940年后。再说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并不一定就是人才,民国建国至今很多优秀人才都是技工出生。外国这种现象更普遍,说明长期工作一线的技工和含着金钥匙的大学生比,并不差到哪里。

  和大家争论高等教育人才相比,王正廷更看重何如使用这批召回的归国人才,想起上次杨秋说要开始几个大项目,连忙问道:“好几万人一口气全回来,您打算怎么用他们呢?”

  “很多吗?”杨秋放下电报说道:“这点人还不够呢!招募外国技术人才的事情进展如何了?”

  几万还不够?这到底要搞什么啊!众人把世界各国大项目想了个遍,也没想出需要这么多专业人才的工程。唯有杨秋心里最清楚,看似好几万人,实际上小有名气拔尖的也就几百而已,光是一个核能计划就能全吃掉,还不包括电子信息、计算机、火箭等等。更重要是的,由于肤色,文化传统等差异,吸引世界人才这项上民国绝不可能比美国强,即使大萧条也不现实,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