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25章 借可乐发挥_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据说里固施科夫还在主城区的兵工厂加夜班,他急匆匆赶来也需要些时间。

  杨明志不介意继续等一会儿,现在,他觉得自己正面对着的“普里皮亚季武器设计局”的一票新老同志,需要一些手段重新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再用一些手段鼓舞士气。

  他决定立刻给予同志们一些物质上的支援,所谓的支援品,就来自自己千里迢迢带来的那些购自莫斯科的宝贵物资。

  他先是询问了一下那位二十岁出头的多布洛夫:“同志,你和其他同志,平日里都吃什么?”

  “是面包。昨天我们吃了一些面包,又辅以一些马铃薯。”

  杨明志点点头:“面包是宝贵的,面包的分量又是如何?”

  “是四百克,局长同志。”

  “四百克?这是一顿饭的量?”

  “是一整天的。”

  “粮食有些少啊,你们都是这样吗?”杨明志抬起头,面对着众人的眼神,他明白了一切。

  从事武器方面的科研可是非常消耗能量的,要使得聪明的大脑高效运作,工作者的粮食需求量不比一线士兵差。而从社会与军事的贡献角度对比,后方的科研工作者真是太重要。

  看看他们再联想起刚才的大餐,一种负罪感油然而生。

  不行,我个人大鱼大肉,我的部下每天吃的面包甚至不到一斤,这是错误的!

  杨明志定了定神,他基本估计出了,科学院对科研工作者的粮食配给状况。很显然,配给粮的发放量与工作者的等级是正比的,像是今天才认识的多布洛夫,这个年轻人初来乍到是十足的新人,配给的量定是一个底线。

  如今,对这些工作者谈工资收入,其意义已经不大。粮食的配给量,简直就是衡量一个工作者贡献的唯一标准。

  或许在这里,一切恍若回到1920年列宁主政的时期,一切回到了“战时共产主义”的状态。

  只是这种极端的状态只适合极端的时局,待战争结束,卢布已然是衡量工作者贡献的标杆。

  “看来,同志们每天都可能饿肚子啊!这是不对的,是必须要被改变的。同志们,我们在沼泽地,虽然一直面临着敌人围剿的风险,我们何时面临过粮食危机?尤其是我们的武器设计局,面包的供应量的确有限,马铃薯可是近乎无限的。”杨明志随手指指:“你们几个老人,每每工作到凌晨,都能再吃几个马铃薯。我估计,若是我命令你们加班,只怕一个个都能饿昏。”

  杨明志的话说出了大家的新生,毕竟老人们抵达新西伯利亚有一周的,这一周时间,他们都觉得,虽然住宿条件得到巨大改观,伙食方面与沼泽地相比不但没有改观,量还降低了。

  他们按捺不住心里的烦躁,这便纷纷说出自己的诉求。

  到了现在,杨明志也才终于弄清楚,科学院的粮食配给之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