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38章 八面镔铁剑_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微量元素,可以显著的改变钢铁性能,从而为工业化生产合金钢奠定了基础。

  法拉第也因此被称为现代合金钢之父。

  李逸向欧冶子打听过乌兹钢,在几百年后,随着丝绸之路被打通,乌兹钢被波斯商人带到国内后,起了个别名叫镔铁。

  镔铁是这个时期铸造刀剑最好的材料了,波斯匠人生产的大马士革刀就是用镔铁打造的。

  李逸认为,想要离开这个神秘空间,就要铸造出比欧冶子更好的神兵宝剑来。

  所以他必须要制造出乌兹钢来。

  乌兹钢是用坩埚冶炼的高碳钢,李逸只记得,它的原料是高纯度的铁矿石、麻栗木炭、竹炭和两种所谓圣树的叶子。

  冶炼的时候是放在陶炉里燃烧加热,把所有原料全部烧化,形成一团金属,然后反复融化,冷却,最终炼成高纯度的乌兹钢。

  但除了这些信息,李逸对于冶炼过程却一无所知。

  所以,他只能用最笨也是最有用的穷举法来进行实验。

  然而,在他实验到中途时,长平之战就开打了。

  徐青也有军籍,自然需要随军上阵。

  不过徐青的父亲却让他留在家中看守,自己则披甲上阵,为国御敌。

  李逸是知道这场战争的结局的,赵军会因为纸上谈兵的赵括而大败,最后四十万赵军全体投降,被秦国白起全部坑杀。

  他找到徐父,婉转提醒,但徐父却不以为然,认为他所说根本是天方夜谭。

  赵国有老将廉颇,曾大破秦军数次,安有惨败之理?

  见他不信,李逸也没办法再劝,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上了战场。

  历史的车轮并不会因为螳臂的阻挡而改变。

  最终,徐父战死沙场,赵国四十万降卒被秦将白起屠尽,只余240名年幼赵兵被放归赵国。

  一时间,赵国境内子哭其父,父哭其子,兄哭其弟,弟哭其兄,祖哭其孙,妻哭其夫,沿街满市,号痛之声不绝。

  徐青的爷爷徐度也因为白发人送黑发人,伤心欲绝,大病了一场。

  对于这样的结果,李逸虽然早有预知,却也无法改变。

  他只能泡在了军器作坊内,潜心炼制镔铁,希望能早日返回现实。

  因为在割地上分歧过大,赵王毁约,转而备战,作为监管军器的徐家压力巨大。

  原本身体就不好的徐度突染风疾而死,军器制作的压力顿时就都落在了徐青的身上。

  于是,李逸只能扛起重担,组建流水线,敦促匠人全力制作军器。

  或许是因为军械供应及时,秦军屡攻邯郸不下,最终秦王怒杀白起。

  之后,平原君又靠着外交请来了魏楚联军,共同击败了秦军。

  值此,李逸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重新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镔铁的制造上。

  最终,前后一共花费了十年时间,他终于炼出了镔铁,铸造出了他的第一柄剑。

  这是一柄标准的八面剑,剑长三尺三寸,剑刃长二尺三寸,剑柄长约一尺。

  八面剑是青铜剑的标准,因为青铜的质地硬而脆,局限了剑身的长度。

  所以在铸造青铜剑的时候,都会加宽剑身,在上半截缩窄,并且在铸造的时候,会在剑脊和剑刃采用不同含锡量的青铜,来保证它的硬度,避免断裂。

  李逸用镔铁锻造的八面剑,在硬度和韧性上都比青铜强得多,所以才可以做到二尺三寸的剑刃长度。

  而且镔铁锻成的剑刃锋利无比,吹毛断发轻轻松松。

  再加上和欧冶子学到的独家油浸淬火以及回火技巧,这柄剑在韧性上也是独步天下,弯成90度都能瞬间回正,质量绝佳。

  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这柄八面镔铁剑都要比欧冶子之前所铸造的神兵更加优秀。

  然而,让李逸不解的是,在铸出这柄剑后,他却并没有回到现实。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