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四章 吃小灶_万道长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他被顶撞之后,恐怕会更恼怒吧?

  然而,出乎李启预料的是,这位博士在听见了李启的顶撞质问之后,反而消气了。

  “原来你是心有疑惑,所以才扰乱课堂,那这次便饶过你,至于你的问题,你觉得何处有疏漏,何处有矛盾,何处又混乱不堪?说出来,我一一解答。”

  李启也不矫情,于是躬身行礼:“那启便直说了。”

  “君言‘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然则精气为物,是合精与气而成物,精魄而气魂也,变则是魂魄相离,虽独说“游魂“,而不言魄,何解?”

  “君言幽魂为鬼神,只是聚散不同,聚而为物者,神也;散而为变者,鬼也,其非与前言相悖?”

  “君言圣人知周万物,道济天下,那便要解析事物,知幽明死生鬼神之理,兼昼与夜皆知也,却又言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此言圣人之道为天地准,岂非混乱?”

  李启一连三问。

  其实总结下来,就是一个问题。

  你说天地为一炉混乱金汁,是圣人将天地的混乱倾倒出来,铸造成器,以此为众人之模范,天地之准绳,万物之规矩。

  那既然都这样了,为何还要去研究自然科学,去‘知周万物’呢?明明万物的规则都是依循圣人之道而成的,那我们研究圣人的规范即可,何必去‘知周万物’呢?那不是白费功夫吗,研究了有啥用?为什么不叫圣人直接告诉我们怎么办?

  圣人之法规定了鬼神的地位,将人之神魂脱离肉身之舟后的两个状态定义为鬼神,神魂散开便是鬼,神魂凝聚起来便是神,可是这和前方的‘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又有冲突了。

  精气合,则魂魄凝结而为物,这时候神魂是物。

  精气散,就是神散,此时才能算理解中的神魂,那么‘神’一开始的存在条件就没有了,岂非自相矛盾?

  李启一连问出几个问题,都是他从那茫茫道韵之中所感觉不对的地方。

  实际上,这样的东西有很多很多。

  每一句话拿出来似乎都是对的,单独看一个章节,也是对的。

  但道韵之中蕴含的信息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很多东西并不能通顺,有的说法放在那个语境是对的,放在另外一个语境又是错的。

  所以这才导致了李启越听越不对劲。

  因为这些道韵,对于其他听讲的来说,只能听见自己需要的那一部分,只能理解自己用得着听得懂的那些,毕竟信息量太大了。

  可是李启不一样,透过真知的效果,他不说将对方讲道的信息全部吸收,起码能够吸收个七八成。

  若是修为浅薄一点的,恐怕会被这种信息流直接撑爆脑袋。

  可说过几次了,李启不一样,他已经习惯于这种信息流灌脑了,并且成就七品之后,神魂和大脑更加坚韧,他第一个凝练的身中神还是元神,更加加强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