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九章:魂不离魄_诡食秘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我,果然没有记错。

  这半本《秋月食单》,上面除了写了一些从未听过的食物之间相生相克之道外,还记载着一个骇人听闻的保尸方法。

  那书上说,人活着,必须得有“魂魄”。

  “魂魄”是人的精神灵气。

  “魂”是人的思维才智,而“魄”则是构成了人的感觉形体。道教有“三魂七魄”之说,因此古人认为“魂”是阳气,“魄”是阴气。

  “魂”不离“魄”,则阴阳协调。

  “魂”一旦离了“魄”,性命则岌岌可危。

  人在离魂之后,身体上的那些阴气,也就是“魄”会渐渐消散。“魄”一旦散尽,身体也就逐渐腐烂了。

  而那《秋月食单》上,正是讲诉了一种将“魄”强行保存在人体中的方法。

  据《齐名要术》记载,“洋葱”又名“胡葱”,早在汉武帝时期,由张骞出使西域传入了中国。

  但很多并不知道的是,其实“洋葱”在民间术士之间,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阳葱”。

  人在初死后的三十六个时辰里,阴气并没有完全散尽。

  但此时阳气已然消散了,那阴气不过就是暂时呆在身体里罢了,三日之后,阴气散尽,人才算真的死了。

  这也就是人死之后,有停尸三日的说法。

  若是三日之内下葬火化,身体或多或少是会感觉到痛苦。

  三十六个时辰之后,人的魄耗尽了,阴气散了。

  那个时候,才是一具真正意义上的尸体,“魂魄”消散的尸体,会开始腐烂、发臭,长虫子,直至烂掉。

  因此,那书上说了一个保存尸体的方法:

  那便是人在死后三日之内,将红醋腌制好的洋葱,整颗塞进尸体的嘴里,又用切碎的大蒜人的鼻子跟耳朵封住,以阻止阳气流出。

  这一整颗“阳葱”,就代替了人的“魂”。

  红醋颜色鲜艳,像血一样,能最大程度地将洋葱的辛辣味散发出来,那些辛辣的味道,就是洋葱的“阳气”。

  人本身的阳气是从喉咙里出来的,洋葱中的“阳气”顺着喉咙流回了身体里,与体内没有散尽的阴气结合,重新组合成了人的“魂魄”。

  大蒜用来封住鼻跟耳朵两处窍门,阴阳两气都被封锁了起来。

  “魄”有了“魂”,也就不再流散,它能够长时间的呆在身体里,保证尸体不烂,能够将其长期的保存下来。

  这种保存尸体的方法,我当时看起来,觉得像是天方夜谭。

  我认为,人死的那一瞬间,就是没都没有了。什么魂啊魄啊的,都是乱说八道。

  什么孟婆汤啊,奈何桥啊的,都是无聊的人编出来吓唬更无聊的人的。人死如灯灭,死亡,就意味着永寂。

  我还怀疑,这《秋月食单》的作者黄秋月,当时在写这一段的时候,是不是听谁讲了个恐怖故事,她被吓坏了,所以才会乱七八糟写一通吧。

  因此,这一段,我就是随便翻看了一下,根本没往心里去。

  但是就在刚才,当我在胡阿婆家,看到郑厨子嘴里塞了一整颗被红醋浸泡过的生洋葱时,当下我就想起了《秋月食单》。

  后来我果然又在郑厨子里鼻跟耳朵里,发现了大蒜的细末。

  也就是说,郑厨子人已经死了,但是他此刻,还活着!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是寒冬腊月里,被人生生地按进了冰凉的湖水中……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