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53章 感悟_明朝第一道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文轩说出上述一番话,并不是故意为之的标新立异,而是自己这时的一种真实写照。虽说他有秀才功名,但不是自己考中的。这一具身体的前任宿主都已经屡次考不中举人,那么自己更是没有戏,毕竟他所学的知识和四书五经那一套理论是格格不入的。

  实际上,李文轩还是很庆幸能够占到这一躯体前任宿主的便宜。自己倒不是只“贪图”和“霸占”这一份家产和家中可爱,乖巧,勤快和贤惠的赵甜儿,而是他明白这秀才功名也不是随随便便那么容易考的。自己正是有了这秀才的功名在身,才使得第一次出现在县衙大堂之上,受到刘文镜的高看一眼,要不然只是一介草民的他,被打死了也是活该。

  李文轩不是不知龗道自己写出这一首诗作会让人觉得他胸无大志,毫无上进心。对此,自己并不介意,毕竟事情都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成功了,你什么都是,而要是失败了,你就什么都不是。对于这一点儿,他可谓是心如明镜。

  虽然李文轩对于今日的场合显得有一些失望和不舒服,但是自己不反对秀才们醉心于仕途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讲,自己还很是倡导,毕竟这一个时代想要出人头地,从下层到上层的唯一捷径就是死命读书,通过参加科举来实现。

  要不然,那一些降生在一般家庭的聪明人就永远无出头之日。他们要是没有了实现抱负和理想的渠道,那么就会存有潜在的不安定因素,毕竟这人类社会,无论发展到什么时代,社会的整体制度都是由聪明人所制定出来的。

  想到这里的李文轩,清楚的记得幼时的记忆中提到的隋炀帝杨广是一个不可不扣的昏君和暴君,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发明了科举制度。他用于享乐而修建沟通南北水道的京杭大运河,不但明朝在用,而且未来的二十一纪仍旧在用。

  至于他穷兵黩武发动的几次对高句丽的战争,致使了隋末农民大起义,后来隋朝的灭亡。不过,随后的接任者李唐的建立,经过三代君王的努力,最终在唐高宗李治的手上是彻底灭掉了这一个对中原文明有直接威胁的心腹大患。

  高句丽和中原王朝之间的关系就好比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关系。毕竟,这一块的区域里面,只能有一个大国和强国存在,而这就是一山不容二虎的真实写照。在李文轩看来,隋炀帝之所以落得在历史上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便是他失败了。若是他成功了,历史上应该就会再多出一名雄才大略的君主来。

  李文轩又记得后世的《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极其的厌恶这种科举制度,却丝毫不影响到自己的看法。毕竟,贾宝玉出身于贵族家庭,又是受到最为宠爱的嫡传公子哥,所以贾家要是没有败落,他一辈子都可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