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离心_雄起中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承绩用了一两次,就从经济利益考虑,摒弃不用了。

  可大辽生产的纸张,他又用着不习惯。就‘自力更生’,让小紫结合这个时代的造纸水平,给他弄出一个质高价优的造字法子。

  于是明清才出现的加强版宣纸制造技艺,就被他提前了数百年,拿了出来。

  首先取材上,就比原来的宣纸,要范围更广。像胡杨树,就可以用来加工制造。

  然后加工技艺上,有明显的提高。像施胶,加矾,染色,涂蜡,砑光,洒金,印花等工艺,都在原基础上,加以精简。

  制造出来的纸张,色泽光亮、细腻柔软、厚度适中、匀密适宜。书写起来,也极其顺手。并因质地的不同,分为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

  若不是碍于时代的局限性,李承绩都想弄出铜版纸、书皮纸、字典纸、拷贝纸、板纸等不同类别的纸张。

  但为了方便自己如厕,李承绩还是在这纸的基础上,花大功夫弄出了柔软的厕纸。

  自此,他再也不用学后世的印度阿三,拿水冲洗了。

  由于是他的法子,所以工匠们在造出来后。就讨个巧,让他取名。

  李承绩可是个炎黄子孙,为了后世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就将这纸,取名为‘华纸’。也是让人知道,这是来源于东方文明。

  只是当前因产量的缘故,还远达不到传播四海的程度。就连自己统辖下的三郡之地,也都没能满足。

  且售价的话,虽然不贵。但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在市面上哄抬得很高。从而使普及程度,大打折扣。

  要知道,河中之地的读书人,其实不多。毕竟这里不像实行科举制度的大宋,民间求学之人众多。并且官府还出面建立太学,设立国子监。

  使得从上到下,建立相对完善的教育制度。

  这样小的市场需求,竟然都没得到满足。由此可见,目前的生产效率之低了。

  对于这种情况,李承绩也没好的办法。只能一边给出建议,一边让工匠们细细摸索。所谓熟能生巧,待工匠们技艺娴熟后,自然会找出提高产量的办法了。

  至于对市面上哄抬物件的行为,他则听之任之。这是市场规律,对不识字的普通百姓,也没有大的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华纸的知名度。

  况且在产量提高后,华纸的价格自然会降下来。如今一纸难求的局面,也自然迎刃而解。

  当下就洋洋洒洒的,写下针对之策。虽然字数并不多,但都敲到好处。主要意思,也是交代李大义在屈出律的事情上,袖手旁观。李府的事,则便宜行事。但无论如何,都不能暴露了自己。同时益王府,加强探查的力度。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耶律子正的阴谋得逞。

  李大气还是少见李承绩有这么急切的时候!便话不多说,赶紧帮着传信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