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九十一章 古尔旧都_雄起中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菲斯洛固,达蒂尔斯门。在古尔语中,乃富贵之门的意思。因为这地方通向西边的呼罗珊,是也里进入古尔山区的必经之地。而商人,又往往代表着财富。所以久而久之,当地人便称其为富贵之门。

  虽然这时候,阿富汗之地的土著--普什图人,还没有成形。但是以普什图语为主要语言的部落,已经广泛的存在阿富汗的各山地、河谷、平原之间。

  这古尔人,便是后世普什图人的部落之一。只是随着族群的南迁和古尔国的覆灭,古尔人的部落也被其他部落完全同化甚至没有一点存在的痕迹了。

  到了后世,古尔人的发源地古尔山区,也被成吉思汗为主的蒙古人后裔--哈拉扎人占据。

  当然,这一切已因李承绩的到来而发生改变。

  至少哈拉扎人,是没有机会出现了。甚至普什图人,都会在李承绩有意的同化下,像一朵刚泛出水面的水泡一般,还没绽放自己的光彩,就无声无息的消失在水面。

  糅合了印地语、波斯语、阿拉伯语等大杂烩一般的普什图语,也会被呼罗珊规定的波斯语、回鹤语、汉语三种法定语言代替。

  其它语言,都会被认定为低等劣族语言,而上不得台面。随着呼罗珊的强大,很多族群都会主动放弃自己的语言,而学习法定的官话。这是获得呼罗珊主流社会认可的根本途径!

  否则的话,永远只能待在偏僻的山沟里,一辈子与贫穷相伴。

  这个语言同化政策,已经在呼罗珊国的政事堂讨论过了。与之一起的,还有详细的风俗、着装、饮食等要求。一切不受呼罗珊官方认可的风俗习惯,都是成规陋习。在呼罗珊境内,都会被禁止。那些像秃鹰一样,让人心生警惕的红巾军。也会像后世阿拉伯国家的宗教警察一样,时刻盯着那些不合规定的国民们,从而采取相应的处罚。

  不过眼下正是战时,为了呼罗珊的稳定和战事的顺利推进,这些政令都还在酝酿、商讨之中。一来可以查缺补漏,使得政令实施起来更加稳妥。二来可以携战事胜利之威,让那些心生异样的部族,乖乖接受同化的命运。

  对于这些,刚刚臣服第一路大军的赫托沙别,自然是不知晓。

  当然,他也没心思理会这些。毕竟眼下,一个机遇与危险并存的任务,正决定着他以后在呼罗珊的地位。

  “快开门!快开门!异教徒打来了!”,一个沙赫部的小兵站在大蒂尔斯城门下,大声叫喊着。

  赫托沙别则领着三十余人,坐在马背上静静等待。

  “你们是沙赫部的?”,一个守城的小兵看了一会儿,就出声问道。因沙赫部的领地就在菲斯洛固西边,且部族甚众。所以他们的装束,很容易辨认出来。

  “别废话!快叫你们统领出来。就说我们沙赫部的族长赫托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