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16章:时代脉搏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芝龙来北都,于公是要用南地出产的各种矿石冶炼后的半成品来换购本土的商品,于私则是为了仙药。

  诸多商品里,首当其冲的就是汽车,这种划时代的交通工具已经取代了生活用品,成为了其他国家进口的不二之选。

  得益于郑芝龙早年间为昊菁皇帝效力,加上长子郑成功也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

  郑氏不但在采购武器装备方面可以享受极低的价格,连汽车亦可沾光。

  如今大明年产汽车高达三百万辆之多,郑芝龙便可以拿到百分之五的份额。

  莫要小看这十几万辆的规模,郑芝龙得到的可是出厂价的汽车!

  这也算是昊菁皇帝对西地的援助,帮助郑氏父子经营好这块远离本土的资源宝地。

  由于已经开始对安哥拉油田进行开采与炼化,故而西地也是不再缺油了。

  不但可以供百姓的日常生活使用,还能为汽车提供足够多的燃料。

  非洲的糟糕路况,加之地广人稀,使得明人对汽车的极为依赖。

  之前没有汽车的时候,那就是以铁路为主,马匹与蒸汽车为辅。

  有了烧油的汽车之后,郑军与迁往当地的百姓就便捷太多了。

  挖矿需要卡车,运输百姓也需要卡车,连郑军在各地进剿土著亦是如此。

  万幸郑氏集团最强的方面便是海运,每年运输上万辆卡车及轿车是不成问题的。

  随着蒸汽商船的大规模建造,郑氏集团的海运能力也与日俱增。

  在昊菁皇帝九十大寿之际,迁移到西地的百姓,主要是闽人,已经高达五百万以上。

  算上在当地出生并成长起来的三代人,西地总人口(不含土著)业已突破千万大关!

  刚果以南都已经成为郑氏的地盘,就算西地人口达到一亿人,总的来说也是地广人稀的。

  当地气候宜人,庄稼一年两熟,周边海域渔业资源又极为丰富,对迁移过去的百姓极为合适。

  刚开始绝大多数百姓还觉得昊菁皇帝夸夸其谈,对“家家当地主”的口号十分的怀疑。

  郑芝龙将亲信的远亲迁移过去之后,便做了初步的印证。

  真到了南非,百姓们才知道世上还有这等好地方。

  没有罗刹,没有鞑子,没有西夷,只有昆仑奴。

  遍地的牲畜,一望无际的平原,比起福建那耕地没多少的穷乡僻壤可是好太多了。

  对于立下战功的士兵,郑芝龙与郑成功也是很慷慨的。

  全都被分到了最好的土地,也就是位于莫桑比克的良田。

  那里不像干旱的内陆,由于河流众多,加之全年雨水充沛。

  采用屯田模式之后,用拖拉机稍加开垦,便实现了几乎处处是良田的景象。

  莫桑比克以北的坦桑尼亚,西北的马拉维、赞比亚,西部的津巴布韦,乃至安哥拉,都是适合耕作的。

  最西的纳米比亚则是另外一番景象,那里常年干旱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