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章:昏君崇祯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动,心里着实后悔刚才说出的几个字,见到儿子催促,又不得不说,迟疑了几秒钟,才如实道来:“烺哥儿,御医说你父皇尚需静养!”

  自从爷俩在乾清宫门前赏雨被雷劈,不省人事之后,周皇后无时无刻不在祈祷夫君和长子尽快醒来,如今烺哥儿顺利度过此劫,虽头脑有些迟钝,可还算是安然无恙,不知道万岁爷何时才能……

  幺鸡立刻明白了妙妇亲妈所言之意,甩锅亲爹的病情应该跟自己之前的情况类似,或者说一模一样才对,若是陷入长期昏迷状态无法自拔,不啻于一位崭新的植物人,对大明社稷,乃至千万百姓来说,或许还是件大好事呢。

  一般说来,大家都公认崇祯是一位勤勉有佳的皇帝,想要在大厦将倾之际来力挽狂澜,可惜由于内忧外患,最后功败垂成,国破家亡,除了独臂神尼——长平公主之外,全家都舍生取义了。

  那么最关键的问题来了,崇祯是位明君还是位昏君呢?

  从古至今,昏君的品种有很多,但普遍具备三大性格特征——刚愎自用、偏听偏信、刻薄寡恩。

  自登基大宝开始,崇祯就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下旨命令,然而事实总是与他的设定偏差极大。

  他认为驰援京师的袁崇焕有谋反的迹象,便将其下狱乃至凌迟,丝毫不考虑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即便袁崇焕如后来的年羹尧之流,也应当像雍正一样,等打赢了再秋后算账。

  他觉得大败李自成的孙传庭侍宠而骄,便将其下狱三年,在此期间,李逆势力急速膨胀,最后变得难以遏制,直至大军一举攻破京师,导致延续了两百余年的大明江山就此败亡。

  他断定权势熏天的魏忠贤欺下瞒上,就立马给砍了,从而让阉党与东林党之间的矛盾,变成了皇帝与后者的冲突。面对东林士人们的群起而攻之,自己又无力招架,想收工商税,又不敢下令,只能去欺负无权无势的贫苦百姓,最终导致西北暴发了大规模叛乱,殃及全国。

  不但刚愎自用,一意孤行,而且欺软怕硬,恃强凌弱,在崇祯临死之前都是如此。

  在去年阻击清军入塞的作战中,崇祯对“颇为知兵”的太监高起潜极为信任,任命卢象升督师,却将兵权交给宦官,而高起潜消极避战的心态早已昭然若揭,迫使卢象升不得不率五千天雄军与三万建州铁骑血战到底,直至战死沙场,使得明廷又折一员猛将。

  更早的时间段,另一员能征善战的将领曹文诏对农民军屡战屡胜,却未获得相应的嘉奖。仅仅因为对清军作战不利,就被定罪充军到边境地带的卫所,此举简直令人匪夷所思。从戴罪立功到最终战殁,曹文诏所率兵力居然比卢象升还少,仅有三千人。

  而袁崇焕在上任之初所宣称的“五年平辽”计划,居然能让皇帝陛下大喜过望。殊不知没有神宗时期的国力和军力,却想快速达到神宗晚期的战略目标,这是何等的儿戏之言?对于完全背离了势态事实的空头支票,依然可以得到崇祯的力挺和支持。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