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497章:调拨边军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地,以及松山、塔山、杏山、连山这四堡垒和山海关面前的广宁中前所。

  对于正在义州屯垦,随时可能再次兵犯锦州的清军,王在晋也暂时无力照顾,只能趁着皇太鸡新败,尽可能地收缩兵力与防御辖区。

  “想必诸位爱卿心里也明白,长城防线的边军战力低下,东虏每次进犯,守军不过是做作象征性的抵抗便会放弃。可以说,在东虏装备红夷大炮之后,我大明的长城防线其实就是形同虚设,貌似京城新修的公供厕所,东虏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根本无法阻拦,四处劫掠一番之后,便丢给朝廷一堆烂摊子来收拾。既然如此,那朝廷还在长城防线部署大量边军所为何用?留下一些预警放狼烟的士卒便可以了,余下都可以撤下来,将其派往海外藩国作战,起码不会徒耗银两,白养闲人。本宫也非直接裁撤,而是将部分边军用于海外战场。至于如何抵御东虏,前番本宫早已说过具体的战略战术了,京城周边有四部兵马,外加勇卫营与东宫卫队的五六万人马,已然可以确保京城之安危了。不知王爱卿以为如何?”

  在某太子看来,所谓的边军就是一群身着军装的百姓演员,其主要任务就是伸手领盒饭!

  就这样,朝廷每月还要给他们每人发一两二三钱的银子外加三斗大米,通过层层克扣,底层士兵肯定领不到多少钱粮,可是朝廷是实打实的足额下发了。

  每年花在边军身上的银子不下百万,起到的作用却是微乎其微,不禁让某太子觉得很是得不偿失。

  裁撤数万边军目前还不行,那就跟甩锅爹一样犯二了,但让他们干点“力气活”还是可以的,你们打不过东虏正规军,总打得过“北地”的土著吧?

  “……臣以为殿下此策甚为妥当!”

  边军都是军户,朝廷若是执意裁撤,势必会引起兵变,与多年前的陕茜之事如出一辙了,王家彦暂时还想不出其他的有效办法,就只能同意太子的建议了。

  帮助藩王就藩海外封地,朝廷就必须派兵助剿,边军是目前唯一能够大量抽调的作战部队,否则藩王与其家眷赖在京城不走,朝廷还得为此头疼。

  用部分边军来满足藩王们的要求,看似还不太过分,毕竟二者逗留在大明本土,都是要向朝廷伸手要钱的主。

  兵部尚书王家彦倒是没意见,户部尚书李侍问的意见就会非常之大了,届时只能用买飞艇的钱来供养这些大爷!

  现在要对海外用兵,某太子就顿感兵力不足了,边军就是一群大爷,要不是自己手头实在是无兵可调,根本就不想用这些人。

  不过这个法子也有好处,只要征得藩王们同意,便可让边军跟着藩王们奔赴海外安家落户,每个军户在那边可得百亩土地。

  “本宫会与藩王们商谈,争取让藩王们接收一部分边军及其家眷,在‘北地’定居下来,朝廷再发放一定的安家费。这样既可解决军户家中无地之苦,又能为朝廷戍边,确保藩国安全,乃是两全其美之策。”

  某太子是觉得这个办法可行的,想得差不多了,便说与群臣听听,你们要是没有更好的办法,那就只能用自己的这个。

  “此法甚妙,臣以为决计可行!”

  王家彦稍作思考便认可了这个方案,不然光把边军士卒调往海外,必然不是长久之计,要将其家眷一并迁走才算妥当。

  西北的军户所持有的土地被大量侵吞,朝廷早已获悉,但此时盘根错节,涉及到海量士绅官吏,一时半会根本就解决不了。

  若想安抚住成千上万的军户,唯一的办法就是再找块地方给他们安家落户,毫无疑问,广袤辽阔的“北地”就是最佳选择。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