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29章:崇祯打靶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祯不得不谨小慎微起来,即便看不出里面的门道,也不会轻易发表自己的批评意见了。

  “适才你说有了新式火枪,这又是何物?”

  既然在盔甲上面占不到便宜,崇祯决定再看看这新枪,说不定能够找到一些破绽。

  “是儿臣仿自仙界的一种武器,无需安装火绳,用燧石击发即可开火,装填效率可以提高一倍不止。之前我朝也有类似的武器,不过没有这种燧发枪更为合适士卒们使用。”

  “查尔维尔1777”式燧发滑膛枪那流线型的细长外表更像是一件艺术品,虽然大明的版本只有一米四长,但威力却丝毫不逊于原版。

  不带刺刀,全重约十市斤,由于某太子不知道实战情况如何,所以大口径版本和小口径版本都在同步生产。

  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枪本事,而是产量太低,每天制造出来的合格产品只有五十支左右,照此速度制造,一年不过一万八千余支而已。

  光是东宫卫队的编制就高达三万,还有其他作战部队等待补充武器,起码要达到年产五万支新枪,才能基本满足各部的换装诉求。

  火枪厂已经算是竭尽全力在生产了,但与实际缺口相差甚远,主要原因就在于擅长锻造高质量枪管的高级技工太少。

  从南都地区调集上万名的工匠们已经陆续抵达京城,预计随着他们熟悉锻造工艺标准之后,产量便会翻上一倍不止。

  这些人世代久居江南,当然不愿意来战乱频繁的北方定居,但政令一下,想要保住脑袋,就必须遵从朝廷的命令。

  连同他们的家眷在内,男女老少涉及近十万人,幸好有败家隋炀帝下令开凿的大运河可以运输人员,不然这千里迢迢的北上之路便会走得很困难了。

  即便是东宫卫队的士兵,暂时也只能用鸟铳来进行射击训练,一来是新枪产量低,二来也不可能让这些菜鸟用高价的新枪来练手。

  不过倭国特使横山拓也的办事效率很高,在上万两银子的驱动下,很快便运来了一千支鸟铳,自然都是不曾使用过的新枪。

  第二批一千支也是刚刚运抵京城,从枪支上的做工和符号看得出来,并非是他家出产的,而是收购过来的,不过质量还算可以,完全可以媲美大明制造的鸟铳。

  原来某太子与倭国签订的合同时为期五年,每年采购一万支“铁炮”,其中的一半份额归横山拓也所有。

  但当下的情况是人多枪少,必须对合同里所涉及的订购数量加以修改,提高到每年四万支,时限与采购价格不变,总数高达二十万支,绝对是一笔惊天的大订单了。

  倭国生产的“铁炮”的性能当然比不上自家的新式燧发滑膛枪,但胜在量大管饱,不然就指望这点产量,那就只能让狗腿子们拿着二手货上阵杀敌了。

  如果双方初期合作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