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6章 一百支勘探队_春风199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板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作风,是高健这些新加入的公司负责人不太习惯的。

  尤其是专业人士,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才是专业的,而老板充其量只是对本行业有所了解,老板应该充分尊重专业人士的专业意见。

  然而到了姚远这里,没有谁比他更专业,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时间一长,大家也就习惯了这种方式——老板指路,底下人往前冲就是了,可以把细节做得更好,但是绝不能质疑老板指出的方向。

  夏红华就比高健更清楚这里面的庞大利润。

  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终端,然后到用户手里,这是一个完整的链条,而这个链条已经完成了,完全掌握在姚远的手里。

  对华夏联合银行来说,贷出去的钱收的那点利息不算什么,在这个链条里,其起到的是助推器的作用,颇有一些牺牲自我成就他人的意思。

  实际上华夏联合银行的利润才是可怕的。

  且不说坏账会不会大规模产生,就算是只能收回来一半的本金,和华夏联合银行的总利润相比,也只不过是九牛一毛。

  华夏联合银行的另一批客户才是核心。

  从俄罗斯国家银行大量借入卢布,贷给国内需要在俄购买设备的企业,企业完成了设备采购,提升了生产力,创造了更多的利润,到了偿还期用等值华夏币偿还,偿还不了的会被没收抵押物。

  对华夏联合银行来说,这是稳赚不赔的生意。不管卢布怎样贬值,华夏联合银行偿还给俄罗斯国家银行随行就市,但是借出的卢布是按照签订合同日的汇率来计算的。

  等于是,卢布贬值多少,华夏联合银行就赚多少,借出去越多就赚得越多。这么看来,俄罗斯国家银行吃亏了,但事实便是如此。

  全盘西化,一刀切私有化,所有人都想着从国家身上薅羊毛,即便有人站出来反对,也会被一片要自由要民主的声音淹没。

  想象一下,叶利钦政府聘请的美国经济顾问建议把全国的资产价值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配给每一名俄罗斯人,这样的骚操作竟然通过了,而且被不折不扣地执行了。

  这就是1992年的俄罗斯,1992年哭到没有眼泪的莫斯科。

  瓦西里和安娜大妈是幸运的,和他们差不多情况的人是幸运的,大不幸中的幸运者。

  他们可以通过卖华夏货让家庭的生活过得更好,还可以存下一些硬通货以备不时之需。

  但是绝大部分莫斯科人,吃了上顿没下顿,不知道明天在哪里,依然感受到了冬天刺骨的寒意,即便春天已经到来。

  曾经高傲的中层阶级眼睁睁地看着手里的、银行里的卢布在贬值,昨天十卢布还能买到一个面包,今天也许就能买到半个面包了,前提是排队到了柜台时还有面包,并且店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