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五四一章 为未来计_重生浪潮之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办法,半导体、尤其是处理器这一块,技术资金要求高不说,而且一旦在技术上落后一代,那就别说吃肉了,连喝汤的资格都没有,

  而华夏半导体、处理器技术水平跟国外差的又何止是一代?

  所以,他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然而开网吧,就是一条很好的路子。

  毕竟现在华夏人对电脑的渴求完全称得上是与日俱增,但偏偏对于大部分的华夏人来说,购买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即便现在一台电脑主机加显示器的价格,已经从原来的动辄一两万,降到了六千块钱,但依旧对于大部分的华夏人来说,电脑依旧是他们可望不可即的存在。

  没办法,华夏还是太穷了,六千块钱顶的上一个城镇职工一年的纯收入。

  而且不说,在华夏这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大部分的人收入都是达不到一年六千块钱的水准,就说那些城镇职工,又有几个舍得拿自己一年不吃不喝攒下来的收入去购买一台电脑?

  可华夏人对电脑,对科技,对新世界的渴望,却是怎么都压抑不住的,如此一来网吧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大概是在1995的时候,第一家网吧雏形“3C+T”在申城成立,以网络咖啡屋的形式经营。1996年5月,申城诞生第一家正式的网吧——威盖特,在短短几个月内发放了近千张会员卡。11月19日,“实华开”网络咖啡屋在燕京首都体育馆西门外开张,“泡网吧”很快便成了年轻人时髦的休闲活动。

  不过,因为当时的网吧主要是模仿西方网络咖啡屋的模式,在装修上较讲究,规模非常有限,但上网收费较高,每小时20一30元。在90年代,20元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所以那个时候去的起网吧的都是有钱人,像是企业职员以及外籍人士等精英群体。

  随着网吧的火爆景象和挣钱效应被大众所了解,各种各样的黑网吧,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飞速冒了出来。

  他们此时大部分都是在自家的小房子里,摆放十台八台电脑,来供人消费。

  甚至连记账方式,还是十分落后的手动记账。

  付完网费之后,老板手动在纸上写下上机时间和下机时间,然后等下机时间快到了,就会主动提醒,以及询问是否要加时。

  除此之外一般还提供泡面、饮料、和开水等基础服务。

  而那时候,网费则一般降到了10-20元每小时,相比之前下降了许多,但比自己家里上网还是要便宜的多。

  因为那时候,在华夏电信开个户,一般在100元上下,并且除此之外,华夏电信上网服务费是每小时16元左右,其他ISP上网费用一般在每小时9—12元之间不等,上网还要交电话费,按本地市话计算,每小时为元。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