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零九章 解决问题_娱乐封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玩具上市并热销后,可以和国际上知名的大公司合作。

  更重要在于,张皓轩跟陈志刚聊了录像带的出租模式,以及以后的重要性,陈志刚当即拨出资金成立了录像带制作子公司,并找到李广生,让他帮忙联系新记的大佬,想要用股份换取他们的支持。

  在香港这地方,想要将录像带开遍全港,没有社团的支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陈志刚能意识到这点并毫不犹豫的投入,至少魄力是已经锻炼出来了。

  当然,现在还要解决版权问题,在这个录像带才刚刚开始流行的年代,供货商的重要性还在渠道之上。无论渠道多么顺畅,没有足够的货物去填满它,也只是镜花水月罢了。

  最典型的莫过于邵氏,旗下16家电影院,家家都在黄金地段,抵得上嘉禾的19家,但是因为出品的电影一部不如一部,如今已是江河日下。

  垂直经营的弊端就在这里,虽然抓住渠道可以尽情摆布中小电影公司,可以一旦自己失去了造血功能,就会迅速衰落下去。

  所以美国人拆掉了米高梅,结束了好莱坞的大制片厂制度,增加了竞争力,而各个电影公司尤其是中小电影公司也迎来了春天。

  但是呢,随着电视、录像带、dvd以及网络一个一个的兴起,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广,供货商们的利益也就被不断的压榨。

  这听起来似乎很矛盾很可笑,渠道多了,供货商们应该过得更好才是,这条路走不通那就走另一条好了,但事实就是这么讽刺。

  用电影来举例,如果只有电影院这条渠道,就算这家大制片厂对你说不,另一家大制片厂出于利润的考虑也会举起双臂欢迎你。

  可渠道多了之后,利润的来源也多了,并不一定只靠电影票房盈利,当录像带、dvd、网络点播等各种周边的利润变成大头后,而电影的投资越来越大,再加上技术上的进步,能更好的收集到人们的喜好,开发针对性的产品,那么本来已经成为合作者的供货商,面对整合了并掌握了渠道的巨头,自然再次沦落为被压榨者。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描述,真正的原因更加复杂,总之,渠道虽然多了,但在被巨头们瓜分干净的情况下,原本还能蹦跶的小虾米,就只能乖乖在案板上挺直身体了。

  不过这种情况要等20年之后才会彻底成型,现在还是供货商最美好的时光,好莱坞的几大老牌电影公司都在破产的边缘徘徊,才刚刚开始集团化的过程,不少电影公司看起都有替代八大成为新的巨头的可能,尤其是在米高梅因为天堂之门》而巨亏,以及和联美合并之后。

  他们不会知道,这是他们最后的曙光,当几大传媒组建完成并瓜分掉蛋糕后,以为只要专心制作就能成功的电影公司彻底成为餐桌上的一员,而非餐桌下的一员。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无论那些供货商再怎么,甚至在七大之间纵横捭阖,也只是在划好的笼子里面挣扎罢了,笼子外面的手只要轻轻一按,就可以让其不得翻身,即使是狮门和传奇那样背靠加拿大财团和华尔街的,也是半只脚放在外面。

  这就是为什么张皓轩需要传媒集团的原因,甚至他还会尽可能催熟这些传媒集团,因为到了那个时候,需要有几个人的支持,他就可以随意的充分的在这个世界上包装自己、展现自己。

  好了,不说这个了,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今天还有约会呢。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