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74章 打起来_魏晋干饭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奏事,优点是震慑百官,只要有一点风声,不必查实就可以弹劾官员,但坏处更明显,因为不必查实,有的御史可以捏造风闻,或者都不捏造,只说自己听到了就上书弹劾。

  这样一来,监察台谏官员和执政官员势如水火,大晋的这种风俗流传下来,这才造成御史总有事没事,下意识的去找执政官员的茬,没有茬,就制造茬;

  而地方官员则一看到御史就下意识反感,事情还没做,他们倒先自己斗起来。

  从去年到现在,赵含章派出不少御史监察地方政务发展,毛病是找出来不少,的确有些成效,但查实的少,一往深处查,十件事里倒有七件是谣言捏造的,耽误地方工作不说,连她的工作量都增加了不少。

  赵含章自不希望监察官和执政官和睦相处,合起手来也骗她和坑百姓,但也不想加大他们的矛盾,让他们空耗力气争斗。

  所以她希望改进监察法,让御史台不仅有奏事之权,也当有查实之权和一部分处理的权利,这样减少凭空的捏造,而更多的是查证。

  但修改律法非一日之功,赵含章让明预上心,但没让他立刻给结果,“争取明年春后上书。”

  明预:……和现在就要有多大区别?

  但明预还是应了下来。

  今天说太多话了,这会儿办完公事,赵含章捧起一杯热茶润嗓子,顺便和他们闲聊,“赋税都到洛阳了吗?今年国库收入多少?”

  汲渊也撂下笔,端了一杯茶靠在椅子上闲聊,“还有荆州的未到,对了,扬州也送了赋税上京,虽然不多。”

  赵含章闻言惊讶,“琅琊王竟然真的给我交税?”

  她真的只是试探性的给扬州去封公文,要求他们按照朝廷新颁的赋税制度上缴赋税,没指望他真给的。

  汲渊就露出笑容道:“可见琅琊王脸皮还是不够厚呀。”

  明预抬头看了他们一眼,继续低头写他的东西。

  赵含章想到历史上对琅琊王和王导的评价,虽然隔了一千多年,那些评价未必全是对的,但从一些历史事件上便可看出,琅琊王能力有限,心也不够狠,而王导虽多智,但性格太过宽和,这一个组合,若没有王敦等一系门阀豪强倚仗他的权势为非作歹,他们君臣说不定能善始善终,可惜了。

  虽然王导最后辅佐琅琊王的儿子登基,将东晋治理起来了,但琅琊王的确是抑郁而终,君臣最后的和睦也只是表面上的温情而已。

  赵含章很好奇的问汲渊,“先生见过王导吗?”

  汲渊笑着点头,“见过,早年他和琅琊王在洛阳,曾上门拜见过郎主,他们二人都性格温和,琅琊王有些软弱,有王导辅佐,做一诸侯王不差,可要想更进一步,难矣。”

  琅琊王没这个本事。

  而琅琊王会跑到扬州另起炉灶,也是因为听了王导的劝说。

  那能不能劝说琅琊王回洛阳来当个王爷,把扬州归到朝廷手上来呢?

  正想着,赵含章听到疾步声冲这儿来。

  她掀起眼眸看向门口,只是一瞬她又垂下眼眸,低头喝了一口茶,才见茶杯放到桌上,汲渊和明预也听到了脚步声,才扭头,门就被推开,情报处的秘书丞快步上前禀道:“大将军,荆州和扬州打起来了。”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