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章.秋之华(三)_167_日在地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知识分子总是有不满意的现象,这是知识分子的一个特点,他对生活、对任何人都持批判xìng的态度,他只看自己,其工作、生活方式都是个人的。集体的生活、集体的责任心比较弱。所以在面对国家的大事业时,他是这样的,如果这个事情对他有利,他就是无所谓,就支持;如果要为了国家的发展大业要牺牲他的一部分利益,他就反对得不得了。

  这和他们的工作特点有关,或者写书,或者是表演,他一般就有很多的优待,但如果在这方面减少了对他的关注,减少对他的歌颂,或者不歌颂他,他就不满意。知识分子必须对自己负责,还要对社会第十一章.秋之华(三)负责,对国家负责。如果他不管社会、不管国家、不管集体,那么必然会与国家的实际情况脱节,最终走上反社会、反国家以及反人民的错误道路……”

  ―――――摘自《真理报》1992年9月19rì头版《论知识分子之于国家、民族、社会的辩证关系》,作者:尤里.马林

  ――――分割线――――

  这种时间,谁会来拜访呢?

  米哈舍维尔抱着疑问,放下调羹和面包,小心的开启房门。

  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壮汉;漆黑的鬓脚,如沙丘背面的半月般向后束起的黑sè长发,雕塑般深邃沧桑的脸颊,以及身高190cm的魁梧身材,怎么看都是典型的职业军人。不过这个人现在气喘吁吁,明显跑了好久。米哈什维尔大量了几秒,终于回忆起这张令人印象深刻的脸。

  “是你?!”他很诧异,“安德烈?安德烈.加里宁,这个时候你不在家,来这干什么?”

  门外的人,曾经接受过他的帮助。几个月前,安德烈孤身一人来到第十一章.秋之华(三)伏尔加格勒,米哈什维尔很热心的为这个看上去就是个士兵的男人提供了不少帮助;直到安德烈和这里的小提琴奏者伊莉娜.卡琳妮娜一见钟情。他们以火箭般的速度恋爱、结婚,一时间成为附近住宅区居民的美谈:一个很爷们的外乡人捧走了伏尔加的向rì葵!

  “是的,是我。”来访者推了推门,显得有些焦急,“先让我进去,弗拉基米洛夫,有很要紧的事情。”他回头看了看街道左右,秋暮的光彩下只有枯黄的落叶,家家户户的灯火让这里显得很温馨。

  “好吧,”米哈什维尔放安德烈进门,“如果你还没用晚餐的话,我还有一份白菜炖肉。”他觉得安德烈的表现实在太奇怪了,对着孩子招招手:“哈维尔,你可以在客厅吃饭了。”

  注视着这边的哈维尔立即兴高采烈的端起盘子去享受电视节目。

  “谢谢,不过不用了,”看到小哈维尔离开,安德烈一把抓住米哈什维尔的手臂,忧心忡忡地说,“我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