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七章安置_大官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合,将来和灾民共处,也可以更融洽。”

  “垫付了要还么?”孙道台追问道:“不还的话你县里付得起么?”

  “当然要还,不然出得起的也不出了。”魏知县道:“出不起钱不要紧,可以以工代赈。”

  “原来如此。”齐道台又问道:“灾民散处,如何熬粥?”

  “既然散处,就不熬粥了。”魏知县答道:“改为按人头发米,两日一给。”

  几位道台相互看了看,似乎也无不可,孙道台虽然想吹毛求疵,但从来没有法律规定,官员该如何救灾。魏知县的新法子究竟好不好,还得看效果……要是搞砸了,不用他参奏,姓魏的也得倒霉。

  在富阳检查了大半日,道台们对情况基本满意……主要是永丰仓满仓满囤的粮食,让他们叹为观止。时间紧迫,道台们连夜便要赶往下一站临安。

  魏知县自然到码头送行,督粮道齐道台对这位年轻的知县观感极好,在他的印象中,这样肯实心用事的官员在洪武年间还常见,现在却越来越稀罕,怪不得臬台大人对他赞不绝口。

  临别时,他支开旁人,与魏知县走到码头一角,单独说话。

  “文渊,”齐道台轻声问道:“知道为何如此着急盘库么?”

  “按朝廷规制,开仓放粮之前,必须由布政司、按察司核查存粮数……”魏知县答道:“应该是要奏请朝廷放粮了。”

  分巡道、分守道、督粮道,不能算是**的行政机关,而是布政司、按察司的派出机构。常平仓也不是随便就可以开仓放粮的,必须奏请朝廷批准,由布政司负责,按察司监督,严防有人以赈灾为名,行贪赃之事。

  “不错。”齐道台颔首道:“本官启程之前,郑藩台已经八百里加急奏报朝廷了。同时请唐爵爷派了水师的战舰,运送受灾百姓分赴各县就食。”顿一下道:“我们三个就是打前站的,按照藩台的宪令,查实一县安置一县,如今你富阳县已经准备就绪,最晚后天就会有灾民陆续抵达了。”

  齐道台说完看看魏知县,见他没什么反应,只好继续道:“文渊不担心,一旦本县开仓放粮,会引发本地百姓不满?”

  “嗯,担心。”魏知县很实诚的点头道:“百姓向来把常平仓的粮食,视为自己的救命粮。现在却要拿出来赈济外县的人口,人数还这么多。肯定是有情绪的。”

  “百姓更加无法接受的是,永丰仓的粮食,是他们交上去的,但放粮时却没他们的份儿。”魏知县又强调道:“到时候一旦形成对立,恐怕会酿成民乱,坏了藩司的赈灾大计。”

  “看来你也有抵触哇。”齐道台笑道:“我不问还不说哩。”

  “省里的难处更大,”魏知县淡淡道:“县里要做的是分忧而不是添乱。”

  “是哇,文渊这样的官员,真是太少了!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