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禅七日(8)_古尊宿语录 第四十七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三位同学,老同学,同你们这里的那位新同学,不死心,硬要行香,走一趟,好吧!(大众绕禅堂行香)现在我们不是部队出操啊,不是在练兵,在行香,因此,走路的脚步,不是在那里顿脚,玩把戏埃真的会走路,行香的人,等于练武功的道理是一样。走路是两句话的原则,举步,腿抬起来,如灵猫捕鼠。那个猫抓老鼠一样,一点声音都没有。落脚踏到地上,如泰山压顶,实在的,很轻灵的。不是在那里穿个皮鞋,背个枪,在那里练顿脚,踢呀,踏呀那一套。举步如灵猫捕鼠,下脚如泰山压顶。很轻灵的,身体放开,没有身体的观念,很自然的,这个就是经行的道理。眼睛不要低视,平视,看前面,照相机一样,看前面那个人的头颈领子那里一样,这个视线的程度。不要,抬起头来,不要妄想。行若无事,自己不晓得在走、不走埃眼睛不要上望,也不对,平视。(南师香板击地,大众止步。)

  所谓,普通叫做观音。为什么叫观音,本来翻译是观世音,到了唐朝有个人做皇帝,避讳,他的名字叫李世民。所以观音菩萨,也退位一点,客气一点,把中间世字拿掉,所以叫观音。就是观世音菩萨。每一个菩萨的名号,同做功夫的经验有关系的,观察,自然界一切音声而悟道而成道的。所以他的报告在《》上很重要一段,观世音菩萨为什么修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他的报告第一句话:从入三摩地。这是佛要他起来报告的,释迦牟尼佛要他起来报告,他就报告,最后的第二十五位,他是第二十五位作报告的,二十五位文殊菩萨做结论的。他说我的修行法门,用耳朵听声音,从闻耳朵会听,也不是参话头,也不是,从耳根进入。这个世界有个耳根,一切声音都听到了。所以你看,观世音菩萨在普陀山,尤其听那个海潮音,潮水来或者在溪水旁边,听那个流水滴滴答答,潮水轰隆轰拢一阵一阵的浪潮,叫海潮的音声。吵人的不得了,就在吵人里头修。耳朵会听见声音,这个声音一进入,进来以后,自己用去参究了。思,思考,就是参究,讲参,也包括了思考。耳朵是个空的啊,声音进来里头耳膜就反应,听见了。听过了,声音到那里去了,这是一个声音,声音的性,本空。你说空吗?有,当下就空。从闻一切音声,或者听自己内心的,血液的流动,思想的音声,一声一声,观世音菩萨正讲到他要听了,刚刚好下了一点雨,现在他也不给我们听了。不然下雨,滴滴答答,从闻思修,声音方面的,从声音这个上面进入。入三摩地,到达入定的境界。他利用耳根起修,到达入定境界。那么,他用功的过程,简单明了的把原则给我们报告,所以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