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的政治观_古尊宿语录 第四十七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公元一九八四年七月

  地点:台北国父纪念馆

  听众:法师、(依空记)

  一、对国家政治的贡献

  二、僧团与历代政治的关系

  三、对仁王政治的看法

  四、吾人对当今政治的态度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是佛学的日,我要和各位谈谈佛教的政治观。许多关心我的都劝我不要讲这个题目,理由是一般人听到政治尚且要回避三分,尤其佛教徒最好不要和政治扯上关系。事实上政治是管理众人的事,人是群众动物,无法离群索居,势必与大众有密切关系,既然无法离开群众,因此每个人也不能远离政治而,与其逃避这个既敏感而又切身的问题,不如面对它建立正确的认识,因此我认为应该把佛教对政治的看法,坦然地向各位解说,让大家都能了解佛教与政治的关系。

  有人一提到政治,总联想到党派的问题;一触及政治,总关涉到选举的事情,其实除了党派选举之外,还有许多与政治有关联的问题,需要佛教徒们去关心、去了解。譬如每个国民都需要缴税,成年男子需要服兵役,同样的,佛教徒也必须缴税、服兵役,这些和政治都息息相关,不能漠然不关怀,下面我分成四点来说明佛教对政治的看法:

  一。佛教对国家政治的贡献

  佛教对于国家政治的贡献,历代都有记载,不胜枚举,我约略分成十类来说明:

  1.帮助生产:社会上有些不了解佛教的人讥讽人不事生产,坐享其成,其实佛教对于促进国家社会的生产有很大的贡献。譬如印度佛教的托钵生活传到了中国,经过百丈禅师的改革,提倡农禅生活,主张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不但寺院本身达到了自给自足,并且增进了国家的农业生产。譬如我们各位吃的胡椒、胡萝卜、胡桃,甚至綑绑东西的胡麻,都是西域高僧将传入东土的同时,从边疆胡境带到中国的日常用品,这是佛教对于农业生产的贡献。

  除了帮助国家的生产,佛教对于山坡地的开发、森林的维护也功不可没。《顺治皇帝赞僧诗》有两句说:天下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佛教的寺院又称为丛林,自古名山僧占多,在丛山峻岭之中,出家人披荆斩棘,开启山林,创建道场,既培植了森林,也为名山增添了灵气。

  2.开发交通:许多的道路是出家人胼手胝足修建的;许多的河流是双手开凿完成的;许多的江边滩头是撑起摆渡的桨木,方便过往的行人;许多急湍飞瀑的江上,是衲子以慈心悲愿架起了桥梁,沟通了两岸,引度多少的迷津。筑路、开河、摆渡、造桥等慈善工作,佛教徒都献出了他们对国家社会的关怀。

  3.保护生态:文明科技的进步,带来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保护生态成为现代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