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碧岩录 第一卷_古尊宿语录 第四十七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碧岩录第一卷

  ⊙碧岩录第一则

  垂示云:隔山见烟,早知是火,隔墙见角,便知是牛。举一明三,目机铢两,是衲僧家寻常茶饭。至于截断众流,东涌西没,逆顺纵横,与夺,正当恁么时,且道:是什么人行履处,看取雪窦葛藤。

  举梁武帝问达摩大师:如何是圣谛第一义?摩云: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摩云:不识。帝不契,达摩遂渡江至魏。帝后举问志公,志公云:陛下还识此人否?帝云:不识。志公云:此是观音大士,传印。帝悔,遂遣使去请,志公云:莫道陛下发使去取,阖国人去,他亦不回。

  达摩遥观此上有大乘,遂泛海得得而来。单传心印,开示迷途,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若恁么见得,便有自由分,不随一切语言转,脱体现成,便能于后头,与武帝对谈,并二祖安心处,自然见得。无计较情尘,一刀截断,洒洒落落,何必更分是分非,辨得辨失。虽然恁么,能有几人?

  武帝尝披,自讲《放光经》,感得天花乱坠,地变黄金。办道奉佛,诰诏天下,起寺度僧,依教,人谓之佛心天子。达摩初见武帝,帝问:朕起寺度僧,有何?摩云:无功德。早是恶水蓦头浇,若透得这个无功德话,许尔亲见达摩。且道,起寺度僧,为什么都无功德?此意在什么处?

  帝与娄约法师、傅大士、昭明太子,持论真俗二谛。据教中说,以明非有,俗谛以明非无,真俗不二,即是圣谛第一义,此是教家极妙穷玄处。帝便拈此极则处,问达摩:如何是圣谛第一义?摩云:廓然无圣。天下衲僧跳不出,达摩与他一刀截断。如今人多少错会,却去弄精魂,瞠眼睛云:廓然无圣。且喜没交涉。五祖先师尝说:只这廓然无圣,若人透得,归家稳坐。一等是打葛藤,不妨与他打破漆桶,达摩就中奇特。

  所以道,参得一句透,千句万句一时透,自然坐得断把得定。古人道: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达摩劈头与他一拶,多少漏逗了也。帝不省,却以人我见故,再问:对朕者谁?达摩慈悲忒杀,又向道不识。直得武帝眼目定动不知落处,是何言说,到这里有事无事,拈来即不堪。端和尚有颂云:一箭寻常落一雕,更加一箭已相饶。直归少室峰前坐,梁主休言更去招。复云:谁欲招?帝不契,遂潜出国。这老汉只得忄+么忄+罗,渡江至魏。时魏孝明帝当位,乃此北人种族,姓拓跋氏,后来方名中国。达摩至彼,亦不出见。直过少林,面壁九年,接得二祖,彼方号为壁观。梁武帝后问志公,公云:陛下还识此人否?帝曰:不识。且道与达摩道底,是同是别?似则也似,是则不是。

  人多错会道,前来达摩是答他禅,后来武帝是对他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