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章上门_锦衣笑傲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此再没有好日过。可是后来发现,洞庭帮的财主老爷们,与之前的西商、徽商并无什么不同。一样需要帮闲、仆役、篾片等等。

  相反由于大批商人到扬州来抢购盐票,扬州人的日倒比过去更为好过。这些百姓倒是不住的念叨起,郑国宝的恩德。客栈、清楼、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单是出租房铺面的。一天就不知能收入多少。这盐票不能传辈,但是可以就地支盐,不用爷爷拿到引,孙支不到盐。又有一批支到盐的商人大张旗鼓的离开扬州。这消息越闹越大,据说连远处的商人,也憋着到扬州发上一笔。

  这日郑国宝正自安排着分发盐票,这票先给谁,后给谁的大事。有人拿了禀贴来报,有苏州徐进求见。郑国宝见了这禀贴,忙吩咐一声:快请进来。

  这位徐进论功名只是个举人,可是论身份,他却是申时行的表哥,实打实的长辈,郑国宝哪敢怠慢?当年申时行祖父从小过继在徐姓的舅舅家里,从那一代开始,他们就都改姓徐。还是后来申时行了进士,金殿殿试时,才由嘉靖下旨恢复本姓申。

  申徐两家,亲如一体,这位徐进不走科举仕途之路,安心经商置产。据说他为人十分和气,因此百姓们不大好意思欠他的粮赋,投献田地的人,排成了长队。而苏州的府官也不大好意思核查他的田地,征收他的赋税。他又肯为朝廷出力,不管是完粮完税的苦差事,他都自己承包下来,再去下面催收。朝廷在苏州办什么东西,官府也都推给这位徐老,自己只管收数就好。似这样的人物,自是地面上最大的良民,国朝乡绅的典范。

  至于说乡下偶有些无知蠢徒,对徐员外不够恭敬,甚至指天怨地的咒骂,还有的与徐家几位少爷有冲突的。老天也看不过去,不是让他们断了腿,就是让家里的女人悬了梁,再不然就降下一把天火,烧了他的房,总之善恶有报,天道轮回,总是无错的。

  郑国宝到扬州办盐务,徐员外初时是十分不赞成的,也就没来上门与这个晚辈叙谈。等到后来七大纲商全都拿了,扬州改引行票,徐员外怕后生仔办事不牢,把这么大的事情办砸,第一时间乘船带着家奴到了扬州。先弄了张条到滩上支盐,又找书办要了三千张盐票,为晚辈探路。今日前来,多半是那盐销的还可以,又要条来了?

  等到见面之后,却见徐员外身后,还跟着几位员外打扮的人,不知是什么路数。徐进等坐定之后,手捋胡须道:“国宝啊,你这年轻人做事,也是太过急噪了。申阁对你的提点,还是不够啊。催缴盐课这么大的事,哪能像你这么操办?我那表弟也是太也信的着你,好歹也该派个老成些的大员来办。你说说,这么大的数目,万一有个闪失,谁来承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