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八十二章 封赏_陛下,该上路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内含深意地对杨彧说罢,泰安帝又道:“朕听了杨公的解惑,不禁豁然开朗。现在静下心细细思量来,觉得正是此理。

  诸卿可有其他言论,也可一并说来。尔等皆是朕之肱骨,理当为朕分忧才是。”

  泰安帝这么说着,目光却有意无意地看向王以中。王相感受着这位陛下的目光,随即沉吟了一会儿,还是出列道:

  “陛下,杨公忠君体国,老成持重之言,老臣也深以为然,思量一番,直觉并无不妥之处。

  只是赵正和秦策之关系,以及两人的盟好到底达成到了哪一步,仍有待商榷。只是如今我朝在南边之势力日益衰退,一时间不好打探。

  臣以为还需再等些时日,彼辈总会露出马脚。到时候我等也好再行分析才是。不过如今我朝收复锦郡,对明阳形成以北压南之大势。

  更有数万精锐,和杨镇南这样的军中宿将,只需经营些时日,待得锦郡彻底稳定,自可择机出兵明阳郡。

  想那明阳不过数万郡兵,更是连场像样的大仗都没打过,士兵又多是新募,如何能与我朝大军相提并论。

  到了那时,不仅可以收复明阳,更可将西河郡一并拿下。到时候陛下自是为我齐国开疆拓土,功绩不亚于先帝了。”

  丞相王以中贯会给泰安帝谋大局,布筹谋。这也是他的一贯作风了。前番他献上的诸卫封王之策,使得齐国进一步崩乱,起到了反效果。

  虽然也算是为风雨飘摇的大齐抵御住了外敌之侵扰,但和现在的局面到底脱不开干系。是以好一段时间内泰安帝都没有给这个王相好脸色看。

  毕竟英明神武的陛下是不会错的,错的只会是下面的臣子和给陛下献计的奸佞。所以虽然是泰安帝亲自拍板,但这口大锅必定是扣在王以中的头上了。

  导致这段时日君臣两个产生了些嫌隙,王相也甚少在朝堂上发言,只是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这也是今日议事为什么没有率先发言的原因。

  要知道,往日泰安帝问策,他身为丞相,永远是冲在第一位的。

  “善!王相此言,甚得朕心。王相虽然此前被短暂之利蒙蔽了双眼,致使国家离乱至此,但到底是我朝之肱骨,谋事布局依然老成。

  诸卿还是要以王相为表率,更好地为朕,为朝廷分忧才是。”

  泰安帝满意地点了点头,久违地当着群臣的面夸赞了王以中一句,算是将之前的事情揭过去了。就当是君臣消除嫌隙,重归旧好,再续佳话。

  而王以中能怎么办呢,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他只能受着。

  “老臣有愧,陛下宽宏大量,恕了老臣前番之罪过,老臣无以为报,定当结草衔环,为陛下尽心竭力,效以死命。

  陛下万年!”

  可怜被国事早已愁得花白了头发的王相,颤颤巍巍地倒地跪拜,口中高呼以谢陛下的恩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