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二十三章 勘探队_超级能源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依赖,因此就不能断然拒绝日本的要求。与之相比,中国除了掏钱之外,就很难拿出有吸引力的条款了。

  但日本的技术也不是凭空变来的,他们前期依靠从美国购买的技术积累,后期依靠采油的经验积累。

  中国既没有干爹,也找不到恩客,那就只能自食其力,从自己的油田练手开始。

  浅海油田,就是极具竞争力的海洋钻探技术。

  如果要在国外购买一块濒海油田,那招标书中除了价格,就还需要符合环保的要求。到90年代后期,滴油不入海已是惯例。中国要是不开发自己的濒海油田,永远都别想买到别国的濒海油田。

  苏城在卧室,画了整天的图。

  天亮以后,他才将将乱七八糟的地图收了起来,卷起来放进大包内。

  很大的一包。

  再开车到“胜利机械厂”的时候,各单位的勘探队员都差不多到了,数百人涌在行政楼内外,等着分配工作。

  在正常人想来,苏城理所当然的会收纳所有人,就像一次浅海大会战那样,他需要大量的人手去搜索广阔的地区,所谓的面试,十有**是一次过场。

  但苏城对大量的人手毫无兴趣。

  因为勘探队的数量增多,就意味着钻井数量的增多。400人每周就要钻出10个井来,花费数百万元,这么高的成本完全没有必要

  苏城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先挑选出3支相对完整的勘探队,又在6个勘探队正副队长的帮助下,选出50人左右填充到勘探队中,总计150人左右,就算是完成了勘探队的构建。

  等到下午的时候,其他人见苏城仍然没有再建勘探队的意思,不由鼓噪起来。

  苏城只好出面劝说:“目前,人手都是足够的,要不,大家暂时做文书工作吧。”

  办公楼前,刹那间安静了许多。

  不是满足了,是惊讶了。

  一位老钻井队长,就在下面喊:“我高小毕业十几年了,怎么做文书?”

  “那就画图吧,画图……”

  实际上,画图也是不提供纸笔的。

  不过,大家担心被林永贵裁撤,于是也不好马上回去,只好赖在胜利机械厂内,伪装画图文书,实在聊天打屁。

  如此一来,倒是让被选中的勘探队荣誉感大增。

  再过了一天,中国石油大学的宋志军教授,就在钻井采油研究院的秦世维教授陪同下,也来到了胜利机械厂。

  秦世维用孔武有力的胳膊,搂住公鸡般骄傲的宋志军教授,介绍道:“苏城,宋教授是林书记特意请来的专家,在石油地质学、油藏地球化学,以及你说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面造诣很深,你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询问。”

  “宋教授好。”苏城未能成功的伪装出欣喜若狂的模样。虽然这位宋教授,似曾听说的样子。但是,他其实并不真的需要一位石油地质学的专家。

  宋志军的工作,是将勘探面积从960万平方公里,缩小到数千乃至数百平方公里范围内,水平和苏城的记忆力差不多,误差大概只高数十倍。

  在宋志军的一生中,能蒙对一次大油藏就算好运气了,苏城实在不想指望他。

  秦世维则有点奇怪,在他印象里,苏城是少数非常重视研究的管理者,现在的模样,不免让人失望。

  他理解错误的地方在于,懂技术的人是尊重研究的,神棍巫婆是讨厌研究的。

  7月的苏城决定卖先知药剂,自然对求知没有兴趣。

  宋志军装作不以为意的样子,还笑呵呵的问:“我在路上听说苏董知道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不知是哪位名师高徒?”

  自认为在此领域有着绝对权威的宋志军,看着对面的苏城,准备狠狠的打击他一下。

  苏城全然不知,老老实实的回答:“金明。”

  “哦?哪个大学的?”宋志军窃喜:没听说过。

  “北大。”

  “名校!”宋志军开始紧张的思索,赞叹之后,但还是没想起名字,遂问:“他的代表作是?”

  “《从自然景物叙写考察中国大陆小说的诗性流变》。”

  ……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