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九十七章 见证者们(4500字)_超级能源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少东西,如海上钻井平台,他们80年代的时候很轻易的就做出了2代。然而,石油系统是超贵也超速发展的项目,中海油没有继续三代的海上钻井平台,他们要做四代的成本就要比同期的大华和外国公司高,时间和人力要求同样如此。

  施万可曾经参加过海上钻井平台的研发,但也仅止于2代的产品,更新的钻井平台他上去过,可外国公司根本不让他仔细看,连到甲板以下都不一定允许。

  站在大华的钻井平台上,施万可不希望得到否定的答案,可他又真的看一看。施万可心里明白,这或许是最好的机会了。

  下一次,哪怕是中海油派人来学习,他也不一定能排进队伍里。不过,若是自己能领先一步,说不定就能成为相关领域的“权威”。

  这种90年代的学术权威非常多,任何一名学者若是懂得外语,再能弄到几本外国期刊,小做几个跟踪实验,差不多就能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引用还不会少。

  要说价值,也不能说人家学术权威就不权威了,至少,人家是读过外文原版论文的人。

  杨明犹豫了一下,又看了看表,最后点头了。大华实业的钻井平台距离世界一流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现在使用的深水钻井平台,仅仅是能用的水平而已,并不担心被偷师。

  若无意外,大华实业和中海油应当会将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延续下去。

  施万可乐的握紧杨明的手,捏出了几个印子,才给其他四人打了声招呼,就往甲板下面去,王德煌一看,笑道:“得,咱们也别休息了,都下去参观吧。杨主任,我们都下去可以吧?”

  “不能拍照,尽量不要干扰大家的工作,其他随便。”

  “苏董到了通知我们。”王德煌还记得自己的工作,叮嘱了一声,才跟在施万可身后。

  杨明喊来了平台的监督员,让跟在几个人的后面,既是做向导,也是免得他们做些不恰当的事。

  钻井平台下方很拥挤,狭窄的楼梯和狭窄的通道贯穿始终,除了渗透而来的阳光,就像是在潜艇里一样。

  其实,设计思路也是差不多的,纯钢结构的钻井平台造价不菲,海面上的建筑越重,对海面下的支架的要求就越高,为了尽可能的多放采油和钻探装备,生活区和通道都只能见缝插针,即使如此,钻井平台的造价也是相当的高,国产化70%以上的情况下,大华实业仍然要为每个钻井平台准备上千万美元。

  憋仄的空间里,似乎永远都充斥着噪音。人与人说话无时无刻的都在吼,中石油和中海油的五个人下到里面,浑身都不自在。

  施万可甘之若饴,他是真的做海洋石油研究的,如今虽然做了不少的行政工作,但在中国,行政和学术并不一定要分家,好的学术水平助推行政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