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章 笃 行 (3)_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礼节,不能不留意学习。

  谦让的效用,与礼仪大致相同。如果人们互不相让,那么日常生活的言谈就会产生不同意见,亲朋旧友交往动不动发生矛盾。因此敬爱他人的人,不刻意追求特立独行,不炫耀自己的长处,反而故意成全别人的好事。那些标新立异、自我夸耀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知会令人生厌、招惹事端罢了。虚心平气,善于察言观色,吸取他人优点却不故意指出过失,这就是谦让的美德,也是交际的要义。

  排斥他人的思想和信仰,也是不懂得谦让的一种表现。精神层面的科学,目前人的智力还不能完全判定。别人和我的看法不同,未必我一定正确而别人一定错误,因此文明国家的宪法有思想自由、信仰自由的法则。假如在讨论学术问题时,是非对错肯定不能共存,又或者在施行某件事情的时候,利害的看法刚好相反,那么实在不能不各持己见,互相反驳辩论直到明确是非才能停止。即便这样,也应该平心静气地探求学理和事理的关系,不能掺杂争强好胜、标新立异的私心。至于日常交际的情况,即便别人的话与自己的想法不同,也要互相包容,如果一味互相攻诘,结果只能是彼此忿恨争执,对双方都毫无益处。温良谦恭,少责备他人,这些是不能不注意的。至于宗教信仰,一方面是生活的标准,另一方面是道德的理想,我们绝不能够表现出轻侮嘲弄的态度和侵犯他人的自由。由此来看,礼让是用来维护人际交往的正常秩序、免除无谓的争执和矛盾。然而,人类并非只有个体之间的交际,对于社会整体,人也不能够没有对应的仪节,这就是所谓的威仪。

  威仪,是人对社会的礼让。有的人在亲朋故友间不缺乏礼让,而身处社会难免出现粗野傲慢的过失,这是欠缺思考的缘故。处在同一个社会中,人虽有亲疏的分别,但大体上互相都有关联,假如对亲朋故友之外的人随意放肆,不顾及他人的厌恶,社会上的关爱之力也会随之削减或泯灭。就好比有人披散头发,穿着脏衣服,在道路上呼号,这虽然是他的自由,但凡是看到他的人都觉得不胜厌恶,难道能说他没有冒犯社会吗?社会上的事物都有各自的习惯和标准,即使违反的人没被禁止,犯过的人没有受到惩罚,但是看见的人都感到不快乐,听到的人都感到不舒服,所以说他们的行为损害了人们的幸福。古人曾经说过,满堂的人都在饮酒,有一个人对着墙壁哭泣,那么所有人都高兴不起来,这里讲的就是感情的相互呼应。在酒宴聚会上,有的人目中无人,夜郎自大,甚至骂人摔杯子,欺凌侮辱同辈,这难道不是野蛮人的风格,根本不知道何为礼让?在宴会上,欧美各国

  请收藏:https://m.f4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